福緣如今已有148點之多。
除了懲惡之外,近段時間對於興慶府城的一些改變,肯定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治政牧民是不是正確,陳平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
他每下一條政策之後,再來看看自家福緣到底是增漲還是下跌就很明白了。
如果每天得到的福緣數增加,就代表著自己的做法上應天心,能得萬民感念,能讓天下太平,是走對了路子。
如果每天得到的福緣數不動,或者是減少了,那表示,自己的這條大政方針,就是錯了,或者說做了無用功。
這樣一來,就很明顯了。
他先是以興慶府為方針,把後世聽說過的一些治政方略一一用出來,有的正確,有的錯誤,竟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
比如,他仿照上輩子,起草文書,準備頒發義務推廣文教和武藝,剛剛開始走流程,就發現,自家本來每日裡可以漲三點福緣的,第二天,直接跌到只漲一點。
再比如,他準備推廣免費診病,免費拿藥,結果,福緣又是直接漲幅暴跌。
思來想去,陳平細細思索了幾個日夜,終於思索得出。
不同的社會形態之下,百姓過得好不好,幸福指數高不高,是不是會用心的生娃,甘心情願的種田做奉獻,與他得到多少,其實並無直接關係。
人不患寡患不均,書非借不能讀也……
人知道得越多,就越是不滿足。
活得越清醒,就越是痛苦。
“難怪,古代社會,歷朝歷代,都玩一些愚民的把戲,原來,根源在這裡。”
“因此,評定福緣的多寡,是否能得到天地獎賞,歸根結底,就看[活人]二字,活人無數,幸福指數高,就有福緣。如此,就簡單了。”
套用在如今這個社會狀態之下,只要讓他們有口吃的,不受欺壓,保持大致上的公平,就已經很滿意了,就是海宴河清,太平盛世。
自從確定了大致方向之後,陳平不求人人有學問,只是推廣粗淺的認字和明理教育,武學方面,也只是推廣普通的健身,並不強求人人習武。
並且,還設定一個個的門檻,保持公平競爭,一旦跨過某道門檻,立即得以重用。
讓治下生民吃飽飯,更給他們出人頭地的希望。
如此而已。
當下,每日裡能得到5點福緣……
這還是隻在一府十三縣推廣,若是地盤更大一些,能夠惠及更多人,可以估算到,不久的將來,自己的福緣,很可能會多得用不完。
真真正正的做到改命。
他的目光在根骨和悟性上面停留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