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蘇母身體不好,她是知道的。
所以她並沒有想介入蘇家一家人平靜的生活。
她只能在飯桌上,儘可能地對蘇瑾年好,因為只有這一餐而已。
她的舉動還差點引起宮卓希的懷疑。
和蘇昊天相遇其實也是意料之外。
但是既然遇到了,她便和他吃了頓飯。
要讓蘇瑾年回來認她,其實她也只是試探性地提一提,沒想成真。
畢竟這麼多年了,蘇瑾年要是真來認她了,也並不是很有可能的,他能不怪她就已經很不錯了。
只是,她覺得蘇瑾年應該有知道自己身世的真相的權利,而她,也應該有能認回兒子的權利。
人有時候就是這麼糾結的,既想要認回兒子,又覺得不應該認回兒子,她不知道哪個選擇是正確的,哪個選擇才是她應該做的。
理性和感性的撕扯,最後因為蘇昊天的不同意而收場。
誰知道,後來,這個真相竟然以這樣的一種形勢出現在他們兩家人之間,她和蘇昊天的“會談”,被人拍了照並登了報。
因為這件事情,蘇母也去世了。
她成了罪人。
雖然蘇母的去世並不是因為真相,而是因為這份報道。
但是,無論是因為什麼,都是因她而起。
她真是罪孽深重,二十年前,宮父因為這件事情而死,而二十年後,蘇母也因為這件事情離開人世。
她深深地自責,可是,自責已經沒有什麼用了。
蘇昊天並不想讓蘇瑾年知道真相,因為真相實在太不堪。
她最後也同意了,只要能對兒子好的,她都在所不惜。
就是誰也沒有料到最後蘇瑾年竟然會自己去查。
大年初一,她過了一個艱難的年。
但是好在,現在這一切,都塵歸塵,土歸土了,而上天對她的懲罰,只要不再有人因為這件事情受到傷害,那她無論是要被懲罰多久,她都可以接受。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