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朔村村子的中央並排建著三大姓氏的族學,分別是李氏族學、張氏族學、甄氏族學,這三家族學雖然建在一起,但每家都有自己單獨的先生教授,互不相干。
甄氏族學是本家的一個老秀才教書,另外兩族的教書先生只是童生,這族學就是教孩子認認字,村裡已經很多年沒有再出個秀才了。
族長甄宗申等在族學的門口,娘幾個走到近前,他也沒多話,帶著幾人進了族學。甄氏學堂的先生是甄氏一族的長者,看著挺嚴肅的乾瘦老頭,穿著一身青袍儒衫,透著老學究的樣子。
族長帶著張小鳳和四個孩子說明了來意,他便點頭應了。
大河和大山兄弟先叩拜了至聖先師神位,九叩首,然後是拜先生,三叩首。
拜完先生,兄弟二人向先生贈送六禮束脩。束脩銀子是每年三兩,而六禮包括: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業精於勤;蓮子,蓮子心苦,寓意苦心學業;紅豆,寓意紅運高照;紅棗,寓意早早高中;桂圓,寓意功德圓滿;乾瘦肉條,以表達弟子心意。
之後甄老先生給兄弟二人先正了衣冠,這裡邊的講究是“先正衣冠,後明事理。”
老先生又讓二人淨手,寓意在於淨手淨心去雜存精,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硃砂開智”是拜師禮的最後一步,甄老先生手持蘸有硃砂的毛筆,在兩兄弟的眉心處點上一個紅痣。因為“痣”與“智”諧音,此舉寓意開啟智慧,目明心亮,此後學習能一點就通。
甄老先生回贈了兩兄弟開蒙用的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
一番流程完畢,兄弟二人自此將開啟他們的求學之路。
張小鳳在一旁鄭重地看著,兩個兒子小大人似的規規矩矩的跟著先生行禮。當兩個小子由先生帶領著步入學堂時,她忍不住眼淚溼了眼眶。
甄大寶唯恐也讓他上學,從進了族學,他就把自己藏在姐姐身後,看著兩個哥哥進了學堂,就迫不及待地拉著甄多多要走。
張小鳳跟族長再三道謝,才帶著兩小回家。自從和離後,族裡的小媳婦都自動疏遠了她,族長能夠還當幾個孩子是甄家的人對待,她和幾個孩子在村裡的生活也能穩妥幾分。
眼看著冬天就要來了,甄多多聽甄大寶說過冬天特別冷,以前,到了冬天家裡都只燒一鋪炕,擠在一起取暖,這是甄多多絕對不能忍得,所以柴火什麼的都要多多儲備。張小鳳在村裡買了些糧食和蔬菜,可是距離甄多多想要有吃有喝的貓冬還差的遠。所以之後的幾天,她變身小倉鼠似的往家裡搬東西。
甄多多能夠徒手拖回來幾棵枯木,但她不想讓別人看到太特色。她在深山裡找到枯死的大樹,用空間那把特別鋒利的小刀砍成幾段,收到空間裡,到了山半坡之後用姜大夫家裡借來的板車,拖回去,幾天的時間,後院裡飛速的累積起大量的柴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