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天則> 27第二十七章(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7第二十七章(2) (1 / 2)

正文 27第二十七章(2

世間探尋真理,一般來說,有演繹和歸納兩種法門,演繹所得,較之歸納更為精深準確,但它卻需要同樣準確無疑的基礎理論,歸納所得,較為粗糙自然,畢竟是根據表象總結,易被迷惑,容易出錯,但是,歸納所得的真理,往往獨闢天地,別有妙境。

自從進入演化1041星域之後,一直到現在,陸壓和貝斯科便是各自走在這兩條道路上。陸壓心靈沉靜,彷彿靜湖映月,最喜歸納,而貝斯科思慮嚴謹,演繹精深。

不約而同的,在玄河星域,他們都找到了各自需要走的路。

當陸壓領悟“空湮曲”的時候,他心中就產生了一個疑問,時間是什麼?它是真實的還是僅僅是靈魂的一種感覺?它是恆定的還是多變的?自己的空湮曲可以加速一定範圍內的自然演化,那麼,是不是可以說自己控制了時間?!

每當想到這個問題,世界就在陸壓的感知中變得模糊,變得粘稠,變得混沌,似乎一切都失去了它恆定的量,一切都變得不確定……幸好,長老會為了蒐集打散的異類,給了他整整十年的時間,整整十年中,陸壓幾乎每時每刻都沉浸在“流熵曲”中,因為他敏銳的察覺到,流熵曲裡飽含的弦速漸變律,才是解開時間謎題的鑰匙。

弦,其實並不存在,它仍然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宇宙中,唯一實實在在的,就是空間點,一切都統一在空間點的變化之中!弦,仍然是空間點的集合,弦的概念,就是把這種空間點自然集合的特徵概括在這個詞中。組成弦的空間點,有著相同、或極為相似的震動頻率和波形,這樣,它們在和其他空間點換位組成結構的時候,就有了相似的特徵。

產生弦這種空間點集合的動力,是宇宙形成之初的那一散,那一刻的力量、速度、角度決定了後來的時間和空間,但是,這個動力不是永恆的,正相反,它在宇宙爆炸的一瞬間出現,也在那一瞬間消失,這個動力僅僅存在了一瞬間,之後的運動完全依靠那之後物質的慣性,這種慣性消減的過程,也就是弦速漸變的過程,也就是熵增的過程。

貝斯科將數億根弦扭纏在一起,實際上是使用特定裝置捕捉到特定波動的空間點流之後,使捕捉到的空間點流——也就是弦,相互交融,使它們各自的波動特性接觸而發生反應,一般來說,能夠形成弦的空間點流的波動特徵都獨特而排外,所以,當它們相互作用的時候,很可能發生無法預料的效果,比如強烈的排斥效果——也就是爆炸。

如果把宇宙看成一個球體,有著南北兩個極點,北極點是宇宙誕生的那一點,是原點,而南極點是宇宙消散的那一點,當然,這一點是無法衡量的,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但是,並不影響我們假設的結果。

在這個“宇宙球”上,怎樣確定自己在宇宙中的方位?很簡單,就是把這個“宇宙球”劃分經緯度,透過交叉的經緯度就可以確定自己在“宇宙球”上的哪一點。

當然,這是一個假設,放在真實的宇宙中,我們用哪個概念來確定宇宙的經緯度呢?

在這個漸開線宇宙中,每根弦都跟隨在始動弦後面,一圈圈的旋轉散開,它們旋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依照“弦速漸變律”減慢和加快,這個變速是實時進行的,也就是說,相隔一尺的兩根弦,它們的自然速度也是不同的。那麼,弦速度的變化,就說明了它離開宇宙中心有多遠,這,也就是宇宙的緯度。而且,這個緯度是深度,是立體的,並非平面的。

宇宙的經度呢?

同樣可以使用弦速漸變律確定,同一緯度上,也就是說相同角速度的弦,它們的線速度又是不同的,線速度快的在外圍,而線速度慢的在內圍。

在十年之中,陸壓在不斷演繹流熵曲的時候,終於確定了宇宙經緯度的意義,他現在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又向宇宙中心靠近了多少,或者遠離了多少,而且,讓他驚訝的是,如果他沒有有意的改變,他總是處在遠離宇宙中心的過程中……

當可以準確釐定自己在宇宙中的相對位置的時候,時間的概念便真正凸現出來。陸壓驚訝的發現,原來自己早就找到了它,只是一直沒有理解它的含義,時間,同樣也飽含在弦速漸變律中,這個規則是放之宇宙各處皆準的規則,是大宇宙統一的規則,在這個天則中,時間的概念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

時間,就是一切變化的綜合表象。

時間,就是一切位置運動的引數。

甚至可以說,時間,就是位置!它可以幻化成一種虛擬的維度,和空間概念統一在一起。

在不同的範圍內,由於環境的不同,時間的表現是略有不同的,但在全宇宙的大背景下,時間又是統一的,它就像一塊斑駁的油畫,不同的色塊綜合在一起,表現著同一個畫面,同一個主題!

但是,時間又不是一個絕對的量,正相反,它是這個宇宙中最相對的量,純粹相對的量,空間是實在的,空間點是實在的,而時間僅僅是空間整體變化的描述語言,但是,當漸開線宇宙爆炸的瞬間,決定了這個宇宙的總體規則後,時間這個相對量,在統一規律的運動中,表現出恆定的假象,使之成為一個重要的引數。

聖者和三級頂層生命不同之處就在於對時間的把握,三級頂層的生命,可以撥動弦,發出多變而複雜的振盪波紋攻擊,但他們卻只能撥動靈魂漩渦可以接觸到的弦,這樣他們使用弦力量的範圍就有了嚴格的限制,不能把握真正的相對時間,就無法計算出那些靈魂接觸不到的弦的性質和狀態,也就無法進行間接的控制和利用,這一點,牢牢的限制了三級生命所能利用的弦的數量,也就限制了三級生命的力量。

而聖者,掌握了一些把握真正相對時間的方法,就可以計算出遠距離弦的狀態,從而實現精準的控制、高效的利用,這樣一來,聖者就突破了可用弦數量的限制,他們的力量在這種突破下,比三級生命強大成千上萬倍。

打個比方來說,如果三級頂層生命是一個武林高手,雙手使劍,劍法精妙,那麼,聖者就是一支現代化軍隊的司令長官,可以調動數萬的陸軍亂槍攢射,萬炮齊轟,甚至海空導彈、天上衛星鐳射等等手段聯合攻擊,誰強誰弱,雲泥之別!

聖者之間也有差距,這差距就是對相對時間的把握。在聖者中,流傳著許多把握相對時間的方法,使用最廣泛的,就是“時間漸線”的測定,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笨方法,聖者要透過對周圍“直接可控弦”的測量和計算,推匯出所處位置和“時間漸線”的相對算式,再透過這個算式去測定遠處“間接控制弦”的狀態,然後才能去有效控制自己靈魂接觸不到的弦。這樣,這幾次計算中都會出現誤差,這個誤差,就決定了聖者所能控制的弦的遠近和多少,就是聖者力量的標誌。

總而言之,聖者間的差距,就看他們把握相對時間的方法,方法高妙,誤差小,所能控制的弦就越遠、越多,誤差大,對遠距離弦的狀態就把握不了,能控制的弦的數量也就少了許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