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封勸馬致言投降的書信,執筆人乃是與他齊名,同為大唐二柱之一的威虎將軍。
威虎將軍鄭榮在信中言辭肯切,說杜子譽有先皇真龍遺詔,而京城中的杜淳封才是竊國賊子,還有妖后娜拉氏禍亂後宮,大唐岌岌可危,勸了龍驤將軍棄暗投明。
信中又說,他們雖只有十萬精兵,卻依然派出六萬駐守嫣山,守住大唐最後的屏障,不讓古爾真進狠大唐,此時永定城中,只有四萬軍兵。
兵雖然,心卻齊,如果龍
驤將軍拒定要攻城,他鄭榮將誓死護駕。
這封書信的字跡,確是威虎將軍的親筆,但是以龍驤將軍馬致方對鄭榮的瞭解,他鄭榮不過就是大老粗,張口粗話連天,這麼文縐縐又通達事情話,他那個大老粗,是斷然寫不出來的。
“好文章!”
軍師讚不絕口:
“此等文章,唯天人所寫。”
“雖然逆文,但才華躍然於紙上。”
“曉之以情,動之以情,露弱而不示弱,逆臣卻守大唐邊關。”
“無懈可擊,妙哉,奇哉!”
“敵營中竟有如此奇人,難得!”
“將軍,必要攻城。”
“有此奇人相助,時長恐生變故。”
軍師的話,也正是馬致方的擔心之處。
可是他還沒有下定決心。
“杜子譽不簡單,身邊居然有這樣的高人。”
與此同時,在永定城中。
杜子譽面對唐風輕,神色猶豫:“他們真的來了。”
三十萬大軍,只用了八天時間,就從京城到了邊關,可見龍驤將軍治軍之嚴行軍之快。
“相公!”
“不必擔心。”
唐風輕緩緩開口:“今日以我口述,威虎將軍執筆的勸降書,雖不會讓人馬致方投降,卻可緩他幾日。”
是的!
那封才華橫溢的勸降書,正是唐風輕口述。
正是這樣的,沒有一點假。
她上馬提槍,可取敵將首級於萬人之中,下馬提筆搖撼五嶽蒼山,能文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