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於修平日頗有些懶散,他做人做事也本就隨心而動。故而對待事物皆全憑一時高興,因而有時會做對事,但有時又是錯誤的。
但他並不在意,因為無論對與錯他皆不在乎,至於後果也全然不放在心上,他有著快意恩仇的灑脫,但凡心中舒坦便去做了。
因此,即使苗族大祭司苗遠也無法阻攔他的腳步,雪山之巔上那火架上的熊掌是他最愛的午餐。
那日弗拉斯率兵圍攻於他們的時候,封於修沒有絲毫猶豫就扔出了手中武器,選擇去救助那素不相識的女子。這全是率性而為,並無其他目的,而也未想過自己很可能因此而死亡!
因為看見了,便做了!
至於慕容仙見到封於修的舉動,芳心初動,封於修契合了她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不為權貴,不為金錢,即使是一個陌生人,也願捨身拔刀。兩人因此結緣,磕磕絆絆中,最終在劉詢促成下,喜結連理。
但在寂城,封於修卻首次體驗到了進退兩難的苦楚,他不知自己手中的撼天巨斧該如何揮舞。他想要一走了之,但卻最終違背了自己的意願,擊殺了韓默!
韓默雖然愚忠,但愚忠並無過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善惡標準,不盡相同。故而你無權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判或指責他人。
因為也許在他的眼中,你才是那個該遭受指責與批評之人!
所以世界上才會出現國與法,以國進行約束,以法衡量善惡的標準,將所有人的善惡是非觀統一在一個維度,以此去評判所有事物。
但這一套卻只能作用於凡人之國,對於封於修這類修真界的修士卻並無卵用。無外其他,只因在修真界缺少能夠執法與裁決之人。
修真世界實力為尊,宗門林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故而沒有哪一宗能統一天下,如此便也無法建立統一標準進行約束。
所以法的建立,首先是要有強力的戰力足夠震懾與屈服所有人,方可行之。執法者若沒有執法的能力,那法便是形同虛設!
因此天衍諸國才會建立強悍的軍隊,甚至聘請修真大能,其目的便是令有法可依,如此才能國泰民安!
卻說封於修並無絲毫濟世報國之心,但韓默的死卻令他倍感沉重,他沉重的物件乃是生命的意義。
人的生命究竟該如何去衡量?
譬如屠刀之下有一善良之人,屠夫要你將身旁惡人的性命與他刀下之人兌換,你是否願意?
又或者一百個凡人犧牲自己方可救助一名普度眾生的大善人,這筆買賣是否划算?
封於修不想再思考這些,他忽而發現了“道”的真諦!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宇宙執行、自然變化的法則,是事物的規律,是一切的根源!
這雨生於天死於地,它中間的過程便是道!
這雨死於地卻又生於天,它的輪迴亦是道!
大道泛兮,豈可左右?這便是對道的最好詮釋,因為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