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寂城百姓卻貪圖富貴,他們賊心不死,勾結殘孽,意圖死灰復燃,更是不斷攻擊起義大軍。
起義軍無奈只得全城搜捕魔軍餘孽,那些賊人見已無處可逃,竟然攜百姓來威脅起義軍。最終見生存無望,居然直接殘殺百姓,禍害天下,意圖將此等無道之事強加於起義大軍身上,同歸於盡。
李冬自知有愧,知其不然也,故而居然未加爭辯,寧願這等荒唐之事強加己身也毫無怨言,當真乃明君也。
何為明君?那便是敢受天下之冤也!
幸天下有明之士不少,那些魔軍詭計才未得逞,更使民怨沸騰。李冬振臂一呼,整個白骨嶺群起相應,他們本就痛恨畢弗隆斯的獨裁統治,故而紛紛加入大軍行列。
李冬更是大仁大智,他慧眼如炬,對人寬容,即使曾經有罪之人也只是口頭斥責一番,便既往不咎,更是立下誓言扶大廈於將危,解救天下蒼生,得如此明君何其幸也?
天下之幸!
郭槐也本是李衛手下一員,卻背主求榮,禍國殃民,妒賢嫉能,不顧法律約束,肆意虐待,更是以苛捐雜稅荼毒百姓,作威作福。
其在位二十年,端是殘暴無比,手下也多是兇險狡詐之徒。令天下有志之士無法出頭,令滅城百姓難以維計!
嗚呼哀哉!
李冬聚集仁義之師,兵臨城下,意圖解救滅城之危,他們如同燃燒的蓬火,如同奔騰的黃河!郭槐膽小如鼠,怯弱不敢觸其鋒芒,夾尾而逃,其手下也是樹倒猢猻散,望風而逃,畏縮於黑暗之中,惶惶不可終日。
李冬進城乃百姓所期,皆奔走相告爭相喜慶。仁軍軍紀言明,不擾民不欺民,更是拖著疲憊之軀也不侵佔滅城絲毫土地。
全城百姓無不心疼斐然,他們皆將手中糧食送入仁軍手上,然即便如此卻無一人願拿,真乃君子也,百姓無不潸然淚下。
有如此軍士何愁不能安康?故而天下有志有能之士紛紛響應,加入他的隊伍,成為他的臂膀,這是三生有幸,十輩有榮啊!
唯有那些貪權戀位之人仍在試圖汙衊抹黑於他,我司徒願以萬世榮譽作保,而滅城數十萬百姓也皆願站出發聲,寂城百姓之死與李冬無關!
......
郭槐居於深山之上,他不敢掉以輕心。畢竟得到滅城的李冬勢力又進一步擴充套件,這些百姓居然如此的愚昧,居然見他們未侵佔自己的財產,便感恩戴德,歌頌其偉大。
而他郭槐呢?雖然在位期間多多少少享樂了一點,但他為了全城百姓也是鞠躬盡瘁,肝腦塗地啊!沒想到轉眼間他們便諂媚新的主人,更是將矛頭劍口對上了自己,真的可恨可氣啊!
不過雖然惱怒,但他也並不慌張,他退出寂城其實也給了李冬一個訊號,那便是他只想偏安一隅。
李冬是聰明人又豈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其實李冬最喜歡的便是這類人。因為他們貪,只有貪才能讓他安心!
貪利之人便以利誘之,安之!貪權之人便以權誘之,安之!而不權利、美色、金錢等等皆不能打動他心之人,必然胸懷大志,此類人乃真潛龍也,慾望九霄!
故而得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