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依依的符信,英招了解了,她那面的進展情況,知道要理順一切,還得給她一些時間。
畢竟,她和那個總理永澹都太年輕,無法和德高望重的天師相提並論,加之戰爭來的太突然,無論哪一方面都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何況是新接受的他們。
英招也和思慎交換了意見,兩個一致認為,一面等待物資的到來,一邊詳細瞭解對方的情況,暫時先按兵不動,讓各方面條件都準備的再充分些,才是當下最正確的選擇。
這場戰爭來的太過突然,太令各方措手不及,許多事情都沒有準備充分,天師璃灝一死,更是讓諸多事情,變得更雪上加霜。
某種程度上講,北天庭還沒準備好,應付這一場大戰,自己一方若冒進衝動,極大可能會造成重大損失。
再說,天塹不但佔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先天地利,更有聖人元魂佈下的結界,若不動用先天法寶,想要攻破此結界難於登青天。
但是,破壞性極大的先天法寶一出,億萬生靈難免將慘遭塗炭,若不是打紅了眼睛,到了生死一線的地步,自己、天帝以及那個挑起戰爭的天君,應該都不會輕易使出那些絕殺的利器。
但是躲在天塹之中,天君的那個三兒子昌瑜會不會不管不顧,率先使出殺手鐧?英招確實心裡沒數。
畢竟,他仇視自己,一心想要往上爬,加之品德敗壞,做事沒有底線,為了自己能上位,完全就是無所不用其極。
作為天軍的掌兵元帥,從探子傳回的訊息,以及種種顯露的跡象表明,昌瑜有刻意隱瞞欺騙,甚至消極對抗,尚有些理智的天君的命令。
若自己打的太急,昌瑜有可能會變得喪心病狂,用上能毀天滅地的大殺器。
若自己久攻天塹不下,又被他理解為,北天庭不過爾爾等,那整個戰局就可能發生變化,昌瑜有可能會利用自己兵多,從多處開闢戰線,戰火就會氾濫全境,而自己缺兵少將,後勤物資供給等更是有大問題,那時戰局就變得更加複雜。
英招也想到了,白澤的傳話,說天帝讓他拿回天塹,並對一切戰事,自行決斷的命令。
對此,英招得出兩個結論。
一是,這個私下的命令,八成是天帝一怒之下,想為自己最信賴親近的部下璃灝報仇,打擊昌瑜的囂張氣焰,才做出的決斷。
實際上,對於能不能拿回?何時拿回天塹?天帝是不會太放心上的,對那些毫無意義的虛名聲譽,更是會不屑一顧。
二是,天帝將整個戰事,全權委託給自己,雖然是出於信任,但應該也是被什麼事,給絆住了手腳。
英招太忙了,沒有精力,當然也沒有能力,看出天象的細微變化,但他和思慎一樣,從帝九淵救出小舞時,與重濁對戰的天崩地搖中,都明顯感覺到非同一般,並預料到可能有大事發生。
但天帝把戰局,直接大撒把給自己,英招已基本確定,天地現怪相異動,定然不簡單,天帝八成是在暗中處理此事,之所以沒有宣言,應是怕被有心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