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師喝口水,突然想起什麼道:“前兩天助理給我看一個最新資料,說什麼三年前,人均擁有影片app的數量是3.4個,現在只有1.7個?”
說明共享版權的網劇和電視綜藝雖然你有我有全都有,但使用者收看肯定有所選擇,這也是為什麼同一部戲在這家網站上播得好,其他網站播不好的原因。”
“尤其是自制內容,如果你不持續投入供給精綜網劇,使用者轉頭就會拋棄你。”
“前年移動影片app使用者規模6.42億,去年同期還是6.69億。說明以價搏量的使用者爭奪戰走到盡頭,下半場是掘金使用者的時代,靠什麼掘,必須是優質的自制內容!”
“當然網站誰也不會白燒錢,比如有嘻哈和明日之子,成本超過2.5億,最嚇人的是這種超s級別的節目還有好幾個。”
“每個節目點選最少都是三四十億,明日之子贊助聽說有三億,冠軍毛不易比賽三個月,微博粉絲數從101人漲到299萬,個人影片點選率目前超過15億。”
“走紅的是個人,獲利的是網站,以後你看見這些人,馬上會聯想到他是從哪個網站、哪檔節目出來的。”
“所以只要使用者在,市場就在。而且這個市場還遠沒有達到上限,廣告收入在增長、付費使用者也還有潛力,三大影片網站又是背靠bat,誰都不差錢,別人還在燒錢,我們有什麼理由要停下來?”
然後各種普及知識,什麼會員付費期分賬,根據會員有效點播次數、網劇每集單價相乘所得出的金額按比例進行分成。
貼片廣告分賬期分賬,貼片廣告收入去掉10%的運營成本後,按照雙方商榷好的比例進行計算。貼片廣告分賬期分賬,從植入廣告收入去掉一定比例的代理成本,按照雙方商榷好的比例進行計算。
每個拉新會員能夠給片方3.5元—5元之間的提成,再由片方進行招商,平臺進行核價之後按照比例分成。招商一方扣除30%後,根據投資佔比或五五分成。
六月份優酷公佈網路劇合作白皮書,宣佈將向網劇片方開放分賬,什麼會員觀看時長、集數獎勵係數的分賬方法......
步凡不由感嘆:
自己當老闆的人就是不一樣!
周雨到場,大家寒暄幾句,能感覺出來對方是挺直爽的人,加上有何老師牽線搭橋,氣氛很快熟絡起來。
五點開始錄製,第一期是海選,三個人坐在導師席,看著每個選手第一次亮相,同時公佈分班成績,abcde五個班級。
每次a班固定只有八人,透過考核優勝劣汰,最後他們才能成為幸運兒,由奇藝定製偶像劇角色。
步凡看著厚厚資料,足足一百二十人參加,花姐才推薦三個,真挺有勇氣。
從去年開始表演類節目突然一夜爆紅,好演員的春天來了這句宣言,讓一眾戲好卻不紅的實力派熱情燃燒。
觀眾很享受看會演的吊打不會演的那種快感,各種吃瓜群眾的熱情居高不下,競演這個詞理所當然炙手可熱。
很多各種跟風蹭熱度之作,要說這個節目也算另闢蹊徑,瞄準新人演員這塊新領域,號稱模式很創新、賽制很殘酷,由內而外大寫加粗強調為什麼叫做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看完大致流程,的確挺有意思,比較側重幕後和成長的艱難,很多甚至規則暗合圈裡真實的殘酷現狀,充分體現演員行業性質的被動處境。
還記得我的父親母親若干年後,去年名滿天下的謀女郎坐鎮臺下當評委老師,而同部戲裡的謀男郎只能是臺上選手,甚至都沒能進入下一局。
中戲北電上戲歷屆同班畢業生,最後很多都同班不同命,分別站在有選擇權和被挑選的兩端。
尤其是當現實不符合預期時,如何自處就是最大難題。步凡自己也經歷過,很煎熬!
年輕演員大多涉世較淺,甚至一直處在類似溫室的真空狀態裡,在學校經歷的通常是更注重相對公平原則的、相對理想化的處境。
畢業一旦進入行業,小哥哥小姐姐們則要迅速面對殘酷冷血的叢林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