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的最後一問,皇帝不能回答。
他生氣,卻又沒有想要發脾氣。只是等了很久之後才道:“你還小。”
也許大人總是喜歡對小輩說你還小,但太子妃不小了。
她輕聲道:“既然您連父親都可以寬恕,還一直庇佑我和阿狸,那壽客呢?”
皇帝遲疑了,他至今仍然沒有下最後的決定。即便看起來已經下了決定。
他道:“壽客,不堪配儲君之位,更加不配是帝王。朕已經決心換下他,可是換下他,除去做閒王之外,便是死。朕有心讓他做閒王,可你看看他做了什麼事情!”
皇帝氣得閉上眼睛,“先是將太傅的女兒納為了妾室,你好不容易將那個小姑娘送走了,他又將人束縛住。”
他道:“當年,朕再是歡喜棠溪,也沒有禁錮住她的雙腳。他呢?從將人束縛在京都的宅子裡,再是將人騙進宮裡,砍掉了她的手腳,最後,又將人關在了墨青巷子那種地方——英娘,你說說,壽客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哪裡做對過?”
“這也不是對錯的問題了,這就跟你說的一般,人品低劣。這般的人,為何還要護著他呢?”
皇帝這個性子,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比如太子妃和鎮國公,即便他們多有冒犯,但他認為他們人品不壞,只是事出有因,便也不會生氣。但他認為一個人不可救藥,實在是讓人厭惡,便會下意識的去否定他的一生。
隨伯英早年算是他喜歡的,後來厭惡他的時候,便也把之前喜歡的情分都壓下去了。但直到最後,皇帝也沒有真的厭惡隨伯英。
他只是不願意那般寬恕他罷了。
但太子,是皇帝唯一一個看見就生氣,就不願意給任何機會的人。
他氣得胸口疼,“你看,他這些年裡,可曾想過為伯英報仇?他只是單純的想要打壓晉王。”
太子妃其實不是很懂這些人。
他們自己尚且做不到行為高尚,卻要求其他人盡善盡美。
在這一刻,她開始同情太子。
從太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因為被皇帝太過期待,因為身為儲君,因為成為了一個平庸的人,所以,他長大記事之後,就沒有得過父愛。
但是太子也不值得同情。
太傅將這份父愛補給他了,他沒有珍惜。
想到這裡,太子妃突然又懂得了一點為什麼皇帝會越來越痛恨太子了。
因為,在皇帝眼裡,太傅確實算得上是太子的“亞父”。
甚至是超越皇帝這個父親的。既然如此,你對自己的“亞父”都尚且如此,不去為他爭辯,只一味的躲避,將來對皇帝又是如何呢?
她慢慢的,便開始揣摩到了皇帝的憤怒。也許從那一刻開始,太子就已經成了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