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莽和離陽不斷的縮排包圍圈,事到如今,他們反倒信心越來越足。
二百餘萬大軍足以鎮壓這世上一切的反抗力量。
甚至離陽方面已經在考慮,如何在覆滅蜀中和北涼聯合軍的時候,能夠儘可能的儲存自身的實力。
不然,之後面對北莽的大舉入侵,只怕是無力抗衡。
他們可不信,這一次聯手之後,北莽就會放棄南下的心思。
只是,在徹底將蜀中百萬餘大軍合圍之後,北莽和離陽兩方卻也不敢輕易率先動手。
拓跋菩薩也罷,顧劍棠也罷,都不相信,蜀中能夠以如此不合常理的驚人速度崛起,會就這麼簡單的自尋死路。
專門在這挖個坑,把自己埋了。
他們總覺得,蜀中必定還有什麼他們所不知道的後手。
可他們雙方的斥候和探子早已經將方圓數千裡之內摸了個一清二楚。
根本沒有任何隱藏的軍隊。
這一百二十餘萬大軍已經是全部了。
在接近一定距離之後,拓跋菩薩和顧劍棠都極為有默契的派出了使者。
一方面,他們希望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這一場大戰。
畢竟,接近四百萬人的大戰,他們這輩子都沒有打過。
其中可能的死傷,幾乎是可以預料的。
而其中複雜的戰事情況,也是他們生平僅見。
上兵伐謀,若是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最好不過。
而另一方面,他們也是在試探。
越是在這看似勝券在握的時候,他們越是有些莫名的不安。
然而,韓信一聲令下,直接打破了雙方交戰不斬來使的潛規則,以利箭射殺了北莽和離陽的使者。
同時,竟直接下令對著雙方主動發起了進攻。
北涼的三十萬鐵騎被他分成了兩部分,各自十五萬。
分別作為進攻北莽和離陽的核心。
說到底,蜀中九十餘萬大軍,多是出自西域和南詔。
即便在韓信的刻意鍛鍊下,也仍舊大多是參軍不過一年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