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上京,來自秦國的戰書一到,便是人心惶惶。
李承乾雖然不過登基半年,但上京城中的無數百姓依舊忘不掉,一年之前,那一劍壓一城的恐怖場景。
一位個人武力如此強大的帝王,北齊拿什麼來抗衡?
另外,慶國改國號為秦之後,新君繼位的一道道政令也已經傳遍了整個北齊。
其中有羅網在發力,自然也免不了錦衣衛的順水推舟。
肖恩重掌大權之後,在北齊的影響力固然比不上十餘年前,卻也依舊有著舉足輕重的份量。
得知了那一道道政令之後,在意識到李承乾本身強大無比的同時,心中對於秦國其實並沒有什麼太過強烈的抗拒。
畢竟,那意味著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地位。
比起那些實質上肉眼可見的好處,身為平民的他們對於北齊的忠誠可以說極其的有限。
如今,沒有直接一呼百應,高呼投降二字,都已經算是他們對北齊還有些情分了。
當然,與之截然不同的自然便是北齊的無數世家貴族,豪商巨賈。
面對秦國的宣戰,他們雖然恐懼,反抗之心卻是前所未有。
甚至,他們第一次因此不約而同的匯聚在了一起。
整個北齊朝堂,在投降和戰爭之中,前所未有的達成了完美的統一。
所有人幾乎都是戰意十足。
甚至為此不惜動用自身能夠動用的所有力量,來支援北齊和秦國的戰爭。
糧食,兵器以一種極其高效的方式迅速從北齊各地抽調而來。
以一種完全是半賣半送的方式交給了北齊軍方。
各地世家大族,豪商巨賈還紛紛將麾下訓練有素的奴僕,私兵送入了軍中。
甚至還專程以高價僱傭一切有可能參軍之人,為北齊軍方提供了無數的兵員。
上京城皇宮,戰豆豆看著一道道奏摺上所記載的物資兵馬,嘴角不由露出一絲譏諷之色。
秦國的戰書才到了數日,他們北齊便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聚集了超過三百萬的軍隊。
甚至還有著遠遠超過三百萬軍隊需要的物資儲備。
在此之前,便連她這個北齊的皇帝陛下都根本不知道,他們北齊還有著這樣的底蘊。
要知道,他們北齊固然地大物博,接收了曾經北魏的遺產,但常備軍隊也就堪堪百萬。
如今居然能夠短時間內擴軍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