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認得。”蓋聶道“並且大秦也有農家,想要提高糧食產量,光靠農家是沒用的吧?他們倒是希望人人都從事耕種,但土地就那麼多,想要提高產量,恐怕很難。”
“是啊!”扶蘇也說道“我對農家也是有所瞭解的,農家發展了很多年,也未曾見得他們可以提高糧食產量。”
趙驚鴻道“那是因為方向不對。”
扶蘇和蓋聶疑惑地看著趙驚鴻。
趙驚鴻道“農家的思想是什麼?順民心,忠愛民;修飢謹,救災荒以及農本商末。”
“思想上是沒什麼問題的,並且在順民心,忠愛民的思想中,提出取於民有度,用之有止。也勸說朝廷不能剝削百姓,要減輕賦稅,這樣百姓才能生活的好一點。”
“並且,他們作為農家,也意識到了自然災害的問題。比如水災、風霧雪霜、旱災、疾病、蟲災,結合稱之為五害,並且將水災列為最危險的自然災害。”
“所以,他們也想辦法去解決災害,比如建議修繕河道,避免水患,修建水渠用於灌溉等等。”
“這些都是非常不錯的想法;還有農本商末,這一直是基礎國本。”
“因為商人可以透過左手倒右手的方式來獲取利潤,而農民付出最多,卻得到最少。不僅如此,他們覺得商人不會創造財富,只是拿別人的東西去售賣,而獲得利益。”
“若是大家都去當商人,誰來耕種?最基本的生產,才是創造財富價值的根基。”
“而且金銀珠寶之類的東西,也不能當飯吃。”
“他們說的一點也沒錯,在當前階段,糧食才是最主要的資源,所以我跟你們說要開放商業的時候,並沒有直接放開,而是加強管控,問題就在於這裡。”
“若是一旦徹底開放商業,農民的地位就會迅速下降,會毀壞大秦的根基。”
“農家在這些方面都是有研究的。”
“而我需要農家,並不是需要他們的思想,如果按照他們的思想來說,人人都去耕種得了。”
“我要的,是他們的經驗,是那些經常在田間地頭忙碌,研究泥土、植物的人。”
“他們明白,什麼樣的泥土最適合種植,知道如何輪播。”
“比如春播、夏耕、秋收、冬藏;這都是寶貴的經驗,而且他們知道,作物每個階段生長所需要的東西是什麼。”
“如此,我才會想要聯絡上農家。”
“而我手中,有可以提升糧食產量的理論,但是需要經驗豐富之人去實踐。這農家,就是實踐者!”
扶蘇聞言,驚訝地看著趙驚鴻,“大哥,你真有可以提升糧食產量的方法?”
“那是自然!只不過,我只有理論,需要有人去實踐,並且要對農作物有深刻的研究的人才行,否則的話,很難實現。”趙驚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