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算日子,來寧南有十四天了。七月底,邵蔻和蘇惜文帶領一部分人來到寧南的b縣,針對土壤中重金屬沉澱問題,她們研究出抗性微生物透過植物富集,從而抽離出汙染成分。
邵蔻去洗了把臉,這麼熱的天氣擦防曬霜的作用不大,很多同事泡日光浴久了,身上被曬脫了皮,邵蔻沒好到哪裡去。
這次換了場地,基地更加簡陋,她們住的地方門口有棵軟蓬蓬的珊瑚樹,樹冠低矮,她第一次見覺得外觀稀奇,問當地人。
“你說這個樹,就是雞冠刺桐啊。”
得到一個很土的別名,邵蔻心裡更樂意叫它珊瑚樹。
珊瑚十二月才開花,聽說鼓苞時葉脈騰空,一捧猶如紅豆的小花和綠葉分離開來,花期長,花朵是白色的,像毛絮一樣,又香又迷人。
屋內不大,一張床一張桌,紅色牡丹紋洗臉盆,小小一塊圓形肥皂。來這裡就是做研究,沒人挑剔衣食住行。
修複組為期兩個月,每一次工程都是寶貴的經驗。
邵蔻換了身幹淨的衣服,畢竟這次聽說是赫赫有名的記者來做專題,是個不錯的機會,能讓更多的人瞭解這份事業。
下午三點,記者準時到,人很客氣,斯斯文文的,耐心走了遍流程,調整鏡頭,邵蔻站在攝像機面前,朗朗說道:
“大家好,我是寧南土壤修複專案的工程師,邵蔻。
針對這次實驗,我們研究結論表明得出可以利用抗性微生物來轉化土壤中的重金屬,這也是特有優勢,目前我們利用懸浮或是經固定化的細菌細胞對重金屬再吸收,會使毒性降低,轉變為無毒。”
邵蔻邊講解邊朝前慢慢走,記者緩緩推動鏡頭,給了修複土壤的一個特寫。
“根瘤菌可以恢複土壤的活力,增加植物的抗氧化活性,在根瘤菌存在的情況下,重金屬不會進入植物體內,而是存在於表面,從而減輕重金屬對植物的毒害。”
邵蔻面對鏡頭,慢條斯理地講解,臉上掛著自信明媚的笑容。曾幾何時,她也能做到從容不迫,遊刃有餘的應對各大場合。
“我們已經透過最新的檢測技術檢測抗性微生物體內對於重金屬的抗性基因,同時為進一步治理提供理論指導的準備。”
採訪完畢,記者和一個同事在說下期頭版的事宜,邵蔻抽了瓶礦泉水,大口喝著,眼睛隨處看。
樹下有個像也是記者的女工作者,脖子裡掛一個黑色相機,穿著灰色吊帶背心和一條牛仔短褲。
她朝邵蔻走來,幾步之遠,邵蔻一眼認出來,是一位人氣頗高的女演員。以前聚餐時許易聊工作上的事,說起過這號人。
“你好,我是《自然之語》紀錄片的總導演,裴漾。”
剛才她背靠著樹,長腿屈著,沒有站直,僅站著也能看來腿長的優勢,走到面前,邵蔻需要仰頭看她。
裴漾微笑示人:“我認識你,這次的邵工程師,你剛才講得不錯。”
“謝謝。”
裴漾說清來意,她來寧南拍紀錄片,和何記者是老朋友,她本人也對專案感興趣,“我想把土壤修複這塊加入紀錄片裡,單剪出一期,自成欄目。”
有人願意瞭解,做這件事的意義非同,專案有曝光的機會,邵蔻她們自然是高興的,二人交換名片,約定好日期,裴漾專程跟進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