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課程都被齊川包攬了。
英語、語文、政治等文科類,他的能力是比黎南子強一些,而且許多知識也解釋、講解得更優秀,這一點黎南子並無意見。
黎南子學的本就是理科,性格也乾脆爽朗,她也不怎麼喜歡講些什麼語法、用詞、文章,有齊川她的確省心省力。
然而,齊川帶來的並非如此簡單。
親自接觸、城鄉對比,兩人都覺得這學校差的東西太多,而且很多裝置應該上報申請,需要跟緊時代。
“你的想法跟我一樣,但我問詢過張老師了,他說這裡的村委都不看好這所學校,甚至不準備納入公立學校。明年,這裡或許就要被拆了,更別提改善環境、提升師資了!”
“可是這學校對這些孩子很必要,現在倡導就近就學,這裡的人是不是……”
“我覺得是某些人的問題?!”
齊川點了點頭,“我們不能久待,卻也不能坐視不管。單靠支援,總是不可靠。如果學校裝了多媒體裝置,那對他們的學習會大有幫助,還能讓他們更好地接觸外面的世界!”
“可是要怎麼樣做呢?難不成,我們這兩個外來人去村委提意見?”
一層層拜訪、問詢,只是其一。
做了之後,跟預料中的一樣,這裡的人根本都不搭理、不理睬,甚至對這兩個外來人有“多事”的評價。
主任說:你們馬上就要走了,就別管閒事了。我會調一個老師來,你們做好轉接就好了!
從臨近的鎮借調一個老師來救急,本該是一天內就能完成的事,在這卻需要拖一週。可見,辦事效率和重視程度如何。
齊川不抱期望,跟黎南子商量:“我覺得還是曝光比較好,現在有網路輿論,在大眾的關注和督促下很多事才能進行得有序有效!”
“可是你發的話不會讓人知道你在哪嗎?”
“我可以找人幫忙,你認為我在圈內沒一個朋友嗎?”
寫好了文章、添夠了證據,齊川把檔案打包發給了一位長期做慈善的圈內友人。
一把火突然燃起,單溪有些熱鬧了。
當天有很多人來學校“視察”,不乏許多當地人對兩人進行各類指責、評議,甚至還有施壓和辱罵。
“看來我們惹到人了!”
“知道你影響力不凡,還有這樣高的氣焰,看來勢力也不小啊!”
“不管,至少現在這學校的前途很好。明天我們就走了,後續就交給公眾來督辦吧!”
即便是找人做的事,可還是讓人尋到了蹤跡。
好好的明星突然遠端關注了不為人知的山上學校,而材料和採訪裡都提到了一位年輕的代課女老師,後續影片採訪時好多學生還喊的是:小黎老師。
万俟汮訐覺得頭疼。
“小黎去了哪?”
“黔南,最後足跡是千戶苗寨,離單溪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