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上面領導就無疆集團涉足航空航天事業的問題進行了多次研究討論。
“甭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如果無疆集團能夠把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起來,那就讓他們做吧。”
“國外都能允許民營企業進軍航空航天市場,難道我們中國一點容人之量都沒有?”
“依我看,我們不光要允許無疆集團能夠進入航空航天事業,而且還要在技術、人才以及政策方面予以支援,使無疆集團能夠成為中國的波音、雷神、洛克希德馬丁、通用動力……”
此時,坐在首座上的大領導語氣堅定,拍板決定道。
眾人見狀,不由紛紛表示支援。
大家也都清楚,國家每年在航天事業上只投資20億人民幣,這點錢對於航天領域而言,杯水車薪。
而無疆集團卻財力雄厚,完全有能力把中國的航天事業推向高峰。
就像無疆在中國半導體領域上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趙燁怎麼也沒想到,他在第二天就得到了通知,國家批准無疆集團能夠進軍中國航空航天市場。
趙燁當機立斷,成立了讓無疆集團成立了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儘管這家公司只是一個空殼子,但很快就會迎來全世界最傑出的航天航空人才。
趙燁沒有好高騖遠,前世,SpaceX太空探索公司主要從事三個方向的研究:火箭、衛星以及航空發動力。
說實話,此時,中國在很多領域,跟國外的技術落差並不大。
而且,尤其是這個時間段,馬上就要蘇聯解體了,中國若能引進大量的蘇聯人才,必將縮短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之間的差距。
蘇聯在航空航天、發動機、材料、精密加工、晶片、軍工等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毫無疑問,此時是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實現彎道超車最好的時刻!
前世,中國只顧著搶軍工方面的高精尖人才,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中國自身比較落後,能夠提供的待遇比較低,很難吸引人才。煞費苦心招來的優秀人才,也將優先運送到軍工研究機構,提高軍工實力。
1991年,中國還設定了“友誼獎”這一獎項,專門用來嘉獎那些對華奉獻傑出的外國友人,在精神層面上再加碼,提高了蘇聯專家關於中國的美好形象。
只可惜,當時的中國挖到的蘇聯人才太少。
蘇聯解體,最大受益人便是日本和美國,他們挖人的方法那是非常的簡略粗暴,凡事只講一個錢字,用金錢硬生生的砸到蘇聯專家的頭上,收到了不少看中經濟利益的專家。
而別的一些小國見到勢頭傑出,也開端頻頻出手,其間以韓國、新加坡為代表的國家也開端向蘇聯專家伸出橄欖枝,引入了不少人才。
好在,趙燁來了。
趙燁表示,沒有人比我更懂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