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皮克斯和建立數字光魔特效公司的事情並不急迫。要知道,這兩家公司都需要用到高效能的計算機,或者說圖形工作站。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美國SGI矽圖公司是當下最有名的圖形工作站開發商,就在去年,矽圖公司推出第一批RISC(精簡指令集)工作站,成為全球最早一批RISC工作站。
「侏羅紀公園」、「指環王」、「緊急迫降」等影片均是在SGI的圖形工作站上製作出來的。
「泰坦尼克號」的成功也是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對電腦動畫的大量應用,成功模擬了當時悲壯的情景。世界著名的數字工作室Digital&nain數字領域公司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動用了300多臺SGI超級工作站來製作「泰坦尼克號」中的電腦特技。
由此可見,圖形工作站對於電腦特效公司的意義。
恰好,無疆集團開發的電腦也是RISC電腦,屬於是高效能運算,只要加以改進,就能開發出圖形工作站,並且有望在超級計算領域取得巨大成就,與美國矽圖公司、IBM競爭。
前世,SGI在超級計算領域取得了世界上500臺最大超級計算機中半數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這一世,歷史或將改變。
無疆集團應當會在超級計算機市場上分一杯羹。
若論對RISC(精簡指令集)電腦的研究,無論是SGI,還是ARM,都拍馬趕不上無疆。
無疆在趙燁的帶領下,致力於RISC晶片的研究,先後陸續推出了8位的麒麟1處理器和16位的麒麟2處理器,現在就連32位的麒麟3處理器也都快開發出來了。
事實上,開發32位RISC處理器並不難。
ARM的母公司Acorn計算機公司在幾年前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開發出了32位的ARM1晶片,並且還推出了帶有ARM1晶片的微機。
無疆集團旗下的龍芯設計公司早已不是“吳下阿蒙”,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龍芯設計公司的技術團隊早已被培養起來了,技術方面遠超ARM。
只要簡單對比一組資料就知道,現在的龍芯設計公司跟ARM之間的差距。
ARM開發人員:10人左右。
麒麟微處理器系列開發人員:200人左右。
兩者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ARM雖然出了32位的處理器,但是效能並不強大,之後只能一直不斷的想辦法改進。
而龍芯設計公司設計的麒麟系列,一開始就奔著強大的效能而去的。
唯有精益求精,32位的麒麟3處理器,才能用到個人計算機上面,才能跟英特爾晶片分庭抗禮。
而ARM晶片,迄今為止,也難以在個人計算機得到大規模的應用。
此外,還因為受到麒麟1、麒麟2晶片的競爭,ARM發展起來更為艱難。
不出意外的話,ARM根本沒有崛起的機會。
事實上,龍芯設計公司旨在打造無比先進的“龍芯架構”,這是趙燁結合前世對ARM、MIPS、RSICV等多個精簡指令集架構的瞭解而研究設計的。
無需考慮太多專利的問題,因為很多技術目前還沒開發出來。
那麼,只要龍芯設計公司最先開發出來,這些技術就屬於是龍芯設計公司的專利,並且還能遏制競爭對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