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一下子塞進來八九百人,原本空曠冷清的張家,頓時變得擁擠熱鬧起來。
好在張家的宅子足夠大,容納幾百人不是問題,多出八九百人,擠一擠也能塞得下。
當然這也是因為那些孤兒比較小,一張床上塞三四個孩子沒有問題。
第二天,張俊平來到書坊,已經安頓好的畢昇已經在書坊等著。
“畢大匠,住的地方都安頓好了?”張俊平拉著畢昇的手,親切的問道。
“多謝東家關心!我們都已經安頓好了!”畢昇恭敬的行禮回答。
張俊平又笑著說道:“畢大匠回頭可以寫信把家屬都接過來,戶籍什麼的,不用擔心,祿管家會給你們辦好!”
“謝謝東家,接家屬不急,我們還是開始幹活吧!
不知道郎君想要印書何種書籍?”
“印刷何種書籍暫且不急,畢大匠你來看……”張俊平從身上拿出十幾個他自己雕刻的印章。
粘上印尼,一一印在宣紙上,透過不同的組合,宣紙上出現一首小詩。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
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
“好詩,真是好詩!短短二十個字把春天的情趣描寫的淋漓盡致!”畢昇的一個師弟在旁邊大聲稱讚道。
畢昇卻是盯著張俊平印在宣紙的四行詩若有所思。
“畢大匠,想到了什麼?”張俊平看著畢昇笑著問道。
“東家,這是……贖小老兒愚鈍,東家想要以這種法子來印書?”畢昇果然不愧是發明出活字印刷術的大佬,一點就透,把握住了張俊平的意思。
當初畢昇就是看到兒孫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於是靈機一動,如果用泥刻成單字印章,不就可以隨意排列,排成文章嗎?經過一番專心研究,終於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對!”張俊平擊掌道:“咱們現在的雕版印書,太費勁,成本太高,而且雕版也不易儲存,如果用木頭,鐵,錫,或者鉛,銅之類的物品雕刻成一個個漢字,想要印刷什麼書籍文章,只要把這些字按照順序排列起來,如此是不是就會簡單許多?”張俊平繼續做著啟發。
“東家這個法子太好了!簡直是太巧秒了!
以前我們印刷《大藏經》5000多卷,雕了13萬塊木板,一間屋子都裝不下,花了不知道多少年心血才完成!如果用東家的辦法,只需幾個月就能完成。”畢昇眼睛變得雪亮,擊掌稱讚道。
“畢大匠,我只是提出一個小小的建議,具體的要想把這種辦法變成現實,實現這種活字印刷,還要靠畢大匠和各位匠人細心研究!”
“東家,有了這個點子,接下來的工作並不難,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們師兄弟十幾人都是從小學習雕版的,在這行裡幹了也有幾十年了,多少還是有些經驗的!
東家但請放心,此事交給我們,必定研究出活字印刷來!”畢昇自信的拍著胸脯保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