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從儉動作很快,第二天就找來工匠開始建造鬥牛場。
於此同時,開封府四座城門口,州橋、相國寺等繁華地段都張貼了告示。
大宋文化普及程度沒那麼高,大多數人都不識字,因此每張告示下面都安排了人,專門幫著解讀告示。
“這是真的?只要入選就能有一貫錢?”
“當然是真的!沒看到嗎?這是劉家三衙內搞的活動!城外已經開始建鬥牛場了!”
對外宣傳並沒有帶上張建忠,明面上是劉家三衙內組織的鬥牛比賽,張建忠在暗處另外有任務。
“這位小哥,什麼樣的牛能入選?”
“體格健壯的成年牛即可入選!”
“入選能有一貫錢,這是挺好,可這鬥牛,萬一把牛傷了可咋辦?一家老小省吃儉用的養頭牛可不容易啊!”一個老漢想的比較長遠,搖頭嘆息道。
“老漢,我家郎君說了,若是因為鬥牛傷了,殘了,死了,我家郎君出雙倍價錢把牛買下來!我家郎君說了,組織鬥牛比賽是為了娛樂,也是為了鼓勵養牛人多養牛,斷不會讓養牛人吃虧的!”那個負責解讀告示的僕從聽到老漢的話,仰著頭驕傲的說道。
宰相門前七品官,能在四廂都指揮使家裡做工的,走到街上,都有高人一等的驕傲。
“什麼時候開始報名?”家裡有牛的開始詢問什麼時候報名。
能不能贏先不去考慮,先把那一貫錢拿到手再說。
一貫錢,能買三但米了,可以給家裡娘子扯上一匹布做新衣裳,還能給孩子買點糖果點心打打牙祭。
參加比鬥,要是傷了,死了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可以得到雙倍的錢,雙倍是多少,二十多貫錢,乖乖!老漢我長這麼大,也沒見過這麼多錢啊!該怎麼花?
農民也有農民的智慧,一頭牛傷了,死了能拿雙倍的錢,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啊!
那些家裡沒養牛的,後悔的頓足垂首,早知道自己也養牛了,無法是平時辛苦一點,白白損失萬貫錢財。
這樣的人,不會想著自己的牛比賽贏不了,就只有一貫錢,他們想的只有自己養的牛肯定是最好,定然能夠拿第一。
與此同時,還有一條爆炸性的訊息在開封府流傳。
張家書院更名永珍書院,重新開院收學生了。
永珍書院開設啟蒙班和科舉班兩個班,聘請名師大儒教授學文,就連普通的先生都是透過府試的舉人。
大儒李縉關了自家書院,去永珍書院教書了。
永珍書院,每年束脩三百貫!
這麼貴?
人家又不是現在就讓你交,等你考中進士之後,再收!說了考不中進士不收錢!
人家書院還管吃管住管衣服穿,一年四季八套衣服呢!
那永珍書院什麼時候開始收學生?
現在已經開始報名了,凡年齡在六歲到二十五歲之間的都可報名。
這樣的言論在各個酒肆茶樓透過說書先生的口往外迅速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