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其實,這話還可以反過來看,當兵的遇到秀才,講理是肯定講不過熟讀詩書,能言善辯的秀才,所以只能選擇不講道理,只講拳頭。
幾句話就被文官噴的面紅耳赤,雖有滿肚子的道理,但是在一群文官面前,那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只能跪在地上,向皇帝請罪!
“草民張俊平,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張俊平上殿後,目不斜視,只是用餘光打量了一下垂拱殿的情形,更不搭理文官的怒視,徑直對著真宗皇帝趙恆拜倒,三呼萬歲。
大宋上朝,群臣並不需要行跪拜禮,只需要躬身行禮,平時更不需要三呼萬歲!只有在大朝禮上才需要需要三呼萬歲!
張俊平此舉也是故意的,這個年代,只要是皇帝,就沒有不喜歡長生的!若真有可能,便是萬歲也嫌少!
張俊平的信條就是,能動手別逼逼,不能動手,那隻好使勁逼逼,先拍拍皇帝的馬屁總不會錯的!
“堅子,爾既然想要讀書,行科舉,為何不在家閉門苦讀,卻跑出來行這暴虐之事?”一個風度翩翩,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官員,站出來指著張俊平怒斥道。
雖是怒罵,比起高遵甫、楊文廣、曹僖三人卻是輕了不少,有種恨其不爭的問道在裡面。
蓋因張家雖是武將出身,但是自張俊平父親那一代,已經棄武從文,張俊平之前又在朝堂上放言,要參加明年的科舉。
在文官眼裡,不自覺把張俊平當成了自己人。
這便是差距!
“諸位老大人!學生請問諸位老大人,在呵斥我等暴虐之時,可曾見過那些可憐的兒童?”張俊平衝大殿上的文官行了一個書生禮。
“未曾見過!便是那些兒童再如何可憐,爾等發現了,也該通報開封府,而不是私自行兇殺人!”向敏中站出來回答了張俊平的問話,也是訓斥了一句。
“陛下!學生懇請陛下招那些兒童進殿,請諸位老大人看上一看!
若諸位老大人還認為學生四人行事不對!
草民願去雄州當一個兵卒!為陛下守衛這山河百姓!”張俊平轉身對著真宗皇帝趙恆再次拜倒。
“準!”
真宗皇帝趙恆被剛剛張俊平的三呼萬歲,喊的心裡很舒暢,又見張俊平面對一眾文官,有禮有節,應對自如,頓時好感大升,聞言擺擺手,很乾脆的說了一個字。
“哼!你這暴虐之徒,想的到是挺美!你們血洗了道觀,那可是碧霞元君在汴梁的行宮!
你褻瀆了碧霞元君的行宮,想用一個簡單的發配戊邊就此洗脫褻瀆神女的罪名?”青雲道長卻不想這麼放過張俊平四人。
刺字發配,這在大宋已經是比較重的刑罰了!
《水滸傳》裡武松在獅子樓殺了十多個人,也不過是刺字發配。
一個普通的捕頭尚且如此,張俊平他們可都是功勳,權貴之後,刺字發配已經是非常重的懲罰了。
所以,張俊平說出發配戊邊之後,文官才沒有吱聲。
他們彈劾張俊平四人,要求官家懲處張俊平四人,所想的無非就是打板子,罰俸又或者降職。從沒有想過把四個人刺字發配。
反倒是這青雲道長不依不饒,一心想要讓張俊平四人給碧霞觀道士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