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駛來的樓船緩緩靠近岸邊,孫縣令和上官泠婼,漕幫除了啟家之外的眾人,附近的老百姓都聚在碼頭上翹首以待。
差役跑過來問孫縣令:“老爺,可以點炮了麼?”
“點吧,別傷到百姓。”孫縣令說。
“哎。”
差役舉著一炷香跑了回去,他先轟走圍著竹竿亂摸的孩子,後又扯著嗓子讓大家小心要放炮了,最後點燃了引信。
一時間碼頭噼裡啪啦作響,一陣陣帶著火藥味的煙團騰起。
圍觀的百姓發出陣陣歡呼,鞭炮聲一直響,直到樓船上的船家,向岸上拋來纜繩才停止。
“山河,義妹還沒回來?”萬菱左顧右盼,仍沒見到唐小魚的身影,袁鼎邦躺在家裡還不能下床,袁鼎義一個人主持不了持正堂的事,這些日子都是小魚肩挑兩個堂口。
就像今日,孫縣令也沒料到圍觀的百姓如此多,縣衙那點兒人,連個進碼頭的路都封不住更別說後面清街通路了。
“人越來越多,估計一時半會兒回不來。”趙山河再次整了整衣襟,他們二人站在孫縣令和上官泠婼身後,說話都是小小聲。
萬菱又看了一眼身後,百姓密密匝匝站著都看不到縫隙,持正堂和信義堂的弟兄拿著長棍擋成一條柵欄,還三番五次被百姓推離原地。
“小魚回來沒有。”上官泠婼微微側頭,仍目視前方的問身後的這對夫妻。
萬菱鬆了鬆領口,小心翼翼回道:“還未,百姓來得太多了。”前一句是回答,後一句是原因。
上官泠婼點點頭,她先湊到孫縣令身邊低語幾句,孫縣令轉頭看看熱情不減的百姓,又同夫人說了幾句話。
上官泠婼回頭和萬菱正色道:“監察御史大人入住驛館時,你無論如何都要讓唐小魚在場。”
這是一句不帶任何餘地的話,萬菱噎了一下,臉色發白剛要開口,就有人喊船上有人下來了,她只能把話咽回肚子裡,整裝待發的面對樓船。
船伕把木板搭好,幾個身著差役服的男人開路,一個著硃色曲領大袖官服的男子在差役簇擁下下船來到碼頭上,他年紀與孫縣令不相上下,留著美須,五官周正大氣。
“吳御史。”孫縣令迎了上去,作揖道:“一路辛苦。”
“孫弟,好久不見。”吳御史回了一禮,轉過身對著上官泠婼,繼而笑道:“弟妹也是,別來無恙。”
“吳御史見笑了。”上官泠婼福了福身子,寒暄幾句後,她端莊大方的側開身,向吳御史引薦萬菱:“這位是漕幫的舵主萬菱。”
“萬菱攜夫婿趙山河,見過吳御史。”萬菱夫妻同時作揖。
“萬舵主,久仰久仰。”吳御史點了點頭。
“驛館已經準備好了,吳大哥請。”孫縣令抬手引路,吳御史請他稍待片刻。
萬菱心裡咯噔一下,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或者是周圍的百姓唐突了,連忙不著痕跡的四下打量,自己和山河都規規矩矩,照足了上官指點來做,人群擠雖擠了點,可漕幫的弟兄仍維持得不錯,沒出亂子啊?!
趙山河低聲提醒:“船上還有人。”萬菱轉眼看去,還真有一個被僕從攙扶的男人走下甲板,他臉色青白的眯著眼,軟趴趴像快米糕一樣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