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她更是將孩子摟著緊緊的,彷彿她是毒王一樣。
這個是可以理解也可嘆的。
這就是所謂“仁義判決”的後患。
發展到後來,有次陳慧穎去樓下排擋吃飯,客人居然都閃開,老闆都哭,說:“你不要來啦,你來的話,我以後的生意都沒法做呀。”
社會性死亡更多的原因是,大多數人圍觀時並不知道自己的點點滴滴,給予目標的傷害。
陳慧穎有罪,但他們的行為堵住了她最後的機會。
當你走投無路,你會幹什麼?恨一切。
當你有能力,你會幹什麼?報復一切。
反社會分子,首先因為自己或者他人原因被社會拋棄。
在沒有一個良性的善後體系的情況下,被集體鄙視的罪犯,只會更進一步滑入深淵,而不是爬上拉,沒有人拉她的,沒有。
每個站在遠處的人會說些不痛不癢的話,每個站在附近的人,都會給一腳。
韓懷義開始下令懲戒部門開始增設罪犯心理輔導等工作專案,同時繼續關注此事。
一個周後,陳慧穎失去工作。
一個月後,陳慧穎徹底失去收入。
沒錢的第二天,她跑去樓下排擋吃飯,老闆要趕她,她舉起手裡的玻璃管:“你再罵我一句,我就砸碎它,讓你死呀。”
每天在她路過都叫罵的老闆慫了,躲去邊上不敢吭聲。
陳慧穎說:“我明天還來。警察就算抓我,這是自來水啊。呵呵。可是哪一天我來真的呢?”
然後她走到一個驚呆的小混子面前,說:“帶我去見你大佬豬肉榮。”
“。。。”
陳慧穎啪一個耳光打去:“帶路,我有生意和他做。”
這個混子曾在她吃飯的碗裡吐過口水,現在屁也不敢放。
半個小時後,陳慧穎坐在了這一帶的“大佬”豬肉榮面前。
三十多歲的豬肉榮從碼頭買小吃開始,靠坑蒙拐騙偷,好不容易混到現在勉強有兩家美容院,又巴結上當地的一個巡警,於是也有了些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