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民國之遠東鉅商> 13見面開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3見面開諷 (1 / 3)

她一連串的複雜稱謂裡充滿了調侃。

葉妮娜無奈的扶住額頭,你已經快三十了啊孩子。

韓懷義卻蠻喜歡伊麗莎白的性格的,他毫無節操的鼓掌:“弄他去。弄出個孫子來,我有重賞。”

伊麗莎白最喜歡禮物了。

她聞言大喜,趕緊屈膝行了個宮廷禮:“遵命,陛下。”

這丫頭!

1940年的世界,下半年時大體上還算消停。

除了德國在瘋狂的堅持海獅計劃之外,淪陷的歐洲大陸反而呈現出一股特殊的寧靜。

因為歐洲的抵抗力量都已經透過各種渠道去了英倫。

其中最大的一股“死灰”正是敦克爾頓裡撤退的那些英法聯軍。

英國和法國士兵在9天時間內拿出真正的勇氣,對抗德國的同時努力撤退。

雖然他們丟下了所有的重要裝備,卻撤走了33.8人。

眾所周知,這批人正是後來攻擊德國的歐洲軍隊的骨幹。

正如韓懷義所說,如果這個時候停手的話,阿道夫將是德意志永遠的英雄。

但他是不會的,這個偏執狂完全忘卻了自己的初衷,他要完成前人都不能完成的偉業,那就是吞下英國和擊敗蘇俄。

也就在敦克爾頓之後的一個月,夏爾戴高樂終於徹底和法國現政府翻臉。

他在6月18日透過BBC向法國民眾宣佈成立自由法國,但他不可能在英國實現抱負,於是他隨即去了非洲剛果的布拉採維爾拉起軍隊,讓他驚喜的是南非的一股力量給予他秘密的支援。

這群人是新羅馬在南美的執行人員,他們將許多裝備送給了他。

另外瓦坎達在英國之外,第一個承認自由法國的地位,並且宣佈去特麼的維希政府,韓懷義同時還宣佈夏爾戴高樂在內的所有自由法國的成員將成為瓦坎達的榮譽國民。

這個就過分了。

阿道夫為此氣的不行,但是他暫時只能將火撒在英國人頭上。

於是他們對英國的進攻更加猛烈,問題是海戰中的英國人不是這麼好對付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