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托斯首次對華府的態度失望透頂之際,梅隆又在黨內對其進行更深度的攻擊,並有將其開除出共和黨的意思。
他甚至派人威脅桑托斯,言下之意,你這麼做,你的未來就此為止了。
桑托斯自然大怒,我都這歲數了,我還和你扯什麼前途?
雙方就此翻臉,只是沒有徹底公開而已。
而梅隆並非嘴炮了事。
他很快就宣佈撤離在德州的投資,藉口是地方上違約,新羅馬的加入讓他相關產業受到排擠和不公正待遇。
新羅馬在進,勉強開始穩定局勢,梅隆卻退,新羅馬的十分努力轉眼只剩五分。
德州一時混亂四起,,梅隆抓住這種局勢又開始大放厥詞表示新羅馬如何如何。
與此同時他還出臺了政策,限制對非民用行業的商人的貸款。
首要打擊就是船大難掉頭的美孚,他自己卻已經提前將德州本為數不多的專案暫時停擺,並將工人失業的包袱丟給桑托斯。
美孚自然顯然麻煩。
一時間,德州成為了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廝殺地。
或者說,這裡成為了梅隆商團和新羅馬商團的火併之所。
但桑托斯在查理的授意下很快反擊,開始取締對方放棄專案的營業許可,並將這些產業以拍賣的方式出售。
韓懷義依舊不觸動老友的利益,出錢幫助洛克菲勒拿下了德州全境的石油產業。
洛克菲勒付出的代價是,以運費+成本供給瓦坎達N噸原油。
梅隆得知情況後,立刻又開始抨擊洛克菲勒賣國,他開始肆意挑撥新羅馬是一位經濟入侵者,藉機向美國索取財富,在發美國的國難財。
緊接著其他州,尤其是對方大本營,匹茲堡所在的賓西法利亞州竟發生了多起打砸新羅馬產業的暴行,民憤似乎集中向外人。
可是韓懷義很快就利用紐約日報毫不客氣的對華府進行回擊。
韓懷義說:“只有蠢貨面對危局時,不想著去幫助百姓,而是製造事端轉移矛盾。無能之輩意圖用這種古老的愚民政策讓民眾把對自己的無能,變化為對假想敵的攻擊動力。”
“這樣的事在落後的封建或者帝國時代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