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一列一列成隊並排往遠處蔓延。
簡單來說,就是圖紙上的設計已經被勤勞的工人們直接畫在了地上。
韓懷義身邊都是些見過沙盤的人,這會兒只看地上浩大的工程規劃,就能想象的出不久後這裡一棟棟房子拔地而起的壯觀場面。
這個時候魚兒忽然跑來的韓懷義說:“少爺,能不能再多打幾口井,免得他們喝水不方便呀?”
小丫頭看到那些窮人們就很心疼。
韓懷義很喜歡她的善良,但這貨不著調,一聽立刻大叫:“我家魚兒要我先得給大家打幾口井,方便大家喝水!大家要不要感謝魚兒呀。”
百姓真的好忽悠,對韓懷義他們是敬畏感恩。
但韓懷義的距離太遠還得仰視。
魚兒卻是個白淨清爽的小仙女。
那些精壯漢子們聞言瞬間高呼起來:“多謝魚兒菇涼。”
魚兒從沒見過幾千人喊自己的名字,這丫頭腳都給震麻了,小臉紅紅的只管往少爺後面躲,口中還在抱怨:“哎呀少爺,你幹嘛呀。”
其實心裡快活的不得了。
而費沃力見狀也提議,由他們幾個出資給這些人搭建些涼棚,以及出資負責給這些居民每天提供些伙食。
韓懷義隨即也做出指示,再安排人弄些獨輪車,哪怕是去華界購買,然後分配給那些負責撿垃圾的老弱,讓他們乾的輕鬆點。
商政集團的效率無以倫比。
這一項項利民措施很快得到了實施。
沒兩日,字林西報等記者得到訊息還特地趕來進行了深度採訪。
公董涼棚和魚兒井就此名傳滬上。
費沃力的聲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連魚兒都成了許多百姓家女子的偶像。
接著報社記者們又發現了一條大新聞。
那就是羅馬號即將遠航。
這天是1903年的8月15。
羅馬號出航的日子。
蜂擁而至的記者們目睹最後幾噸貨物,被輕鬆的吊起上船,然後在人力協助下碼好的場面很是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