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村民則啥都沒帶,可仍舊笑呵呵地背魚回村。
一路上,他們這群人收到無數羨慕眼光。
有路人還問:“你們這是去清魚塘了?”
“清啥魚塘,咱們在河裡捕到的。”村民得意道。
路人驚訝:“這天兒也能捕到魚?嘖嘖,你這魚賣不?”
李大永兄弟高聲拒絕:“不賣不賣!咱們這是準備過年用的。”
路人不死心,又問其他人。
有幾個村民一合計,索性各自賣了一條,留一條自家吃用。
他們這幾個還沒輪上種金耳,手頭並不寬裕,有了這幾百文的進項,今年年節也好過許多,最起碼能去集上割二斤豬肉羊肉。
而且還有一大魚呢,往年他們可捨不得買這麼大一條魚吃。
途中又遇到幾個西村村民,他們俱都羨慕的不行。
等姜三郎他們的隊伍浩浩蕩蕩帶著大魚離開,有幾個西村村民開始抱怨:“瞧瞧人家東村,日子越過越好,你再看咱們村,我特麼都想去捶那陳長盛一頓。”
“關陳長盛啥事?”有人抬槓,“東村現在日子好,是因為人家那邊有個小仙童罩著,咱們村有啥?”
盡出陳二狗這樣的禍害了,就是神仙也攔不住他去作死連累別人。
“也是哈。”有人表示贊同,“姜家可算發達了,人家運氣好撿了一個福氣小仙童回去,要是當初被我撿到,說不定咱們西村也發了。”
“切!別胡說了,啥福氣小仙童,我瞧你們就是得了臆想症。”一人不屑。
“怎麼胡說了?你沒瞧見姜三郎以前啥樣兒,你再看他現在,南坡上蓋了大瓦房不說,人家種了啥金耳可是賣了大錢的,全東村都跟著沾了光。”
“就是就是!據說姜家在南坡還種了啥棉花呢,哎呦,那可是好東西,續在棉襖子裡又輕便又暖和,關鍵還不戳人。知道那棉花種子是誰給的麼,就是人家小仙童給的。”
眾人俱都沉默。
是啊,不是福氣仙童,誰能拿出那樣的種子來?
一人忽然道:“哎,你們說,那小仙童究竟是誰家丟的?”
“誰知道呢,說不定是她自己從仙宮溜下來的……”
“滾你的吧,三聖母還有個凡人親孃呢,小仙童肯定也是從凡人肚子裡爬出來的。”
“那你說她親孃是誰?為啥好端端把個祥瑞小仙童給扔了?”
“她親孃眼瞎了唄。”
“那你說,她親孃會不會真是陳老栓家二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