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 京城 京兆尹翁府的會客廳內
已經升任了濟東總督的朱巡,正端坐在廳堂之上,聽宋師爺念著剛從濟東送來的呈文。
大致述說濟東今年春耕、鹽運、漕運和鐵礦之事,這些行文內容其實基本已經在朱巡的掌握之中,但還是需要仔細的聽一聽,以防疏漏。
朱巡此次進京,一是述職未走,二是皇帝刻意挽留,三是述職期間又升任了濟東總督而留京謝恩。住在自己的老泰山翁吉府上,那也是理所當然。
但是,朱巡還有個小私心,自己的大兒子修書前來,告訴他最近已被遴選為文津閣才子,不日將自關隴老泰山家裡上京來,朱巡已經兩三年沒見到昌旭大兒了,甚是想念,留京是想看一看兒子。
“啟稟大人,這些就是呈文的全部內容了,您看怎麼批覆?”宋師爺詢問。
“除了鐵礦之事,其他都按之前已經擬定好的行文謄抄發放吧,至於鐵礦,我需要再跟幾位大人通通氣。”朱巡請捋鬍鬚。
“是!大人。在下就先告退了。”朱巡點點頭。
宋師爺自興縣朱巡建衙就一直跟著他的人,專管官場行文和名目等制訂,平時做事得力,謙恭,很是讓朱巡放心。
宋師爺才剛走了一會兒,秦師爺邁步進了們來,在朱巡耳邊悄悄的說了幾句話,朱巡一驚。
“你待怎講?”
“大公子已經入了文津閣了。”
“哎呀!”朱巡垂手。“訊息可靠嘛?”
“可靠,聽說這是皇上秘召的,沒有經過地方官,大公子可能已經進京好多日了。”
“罷罷罷!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既然已入官場,很多事情也不是你我能左右的,收拾收拾,過兩日,待老泰山回府,咱們就打道回濟東吧。”
“是!大人。”說著秦師爺欲走,卻又猶豫。
“秦師爺還有何事?”
“東翁,小人有一事,是聽門口的下人們聊起的,但是不知是真是假……”
“你我之見還有什麼當講不當講,直說便是。”
“門口的小廝們,昨天下午下了職,躲在牆角玩兒骰子,其中有一人像是發了筆小財,說什麼有個丫頭求他,讓他給回稟,說是大人的女兒求見……在下只是停了個大概。”秦師爺轉述。
朱巡騰的站起身,走到秦師爺跟前。
“真有此事?!”朱巡的語調有些顫抖。
“在下也只是聽說,不如大人喚那小廝來問。”秦師爺扶了扶朱巡。
“來呀!”朱巡叫。
“在!”
“去給老爺把昨天當班的那幾個小廝給我喚進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