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後,是黃道吉日利於出行,這一日,如玉等帶著小六子等人,陪同昌旭昌遠,跟隨秦師爺押送御匾的隊伍,同返朱家老宅。一路上自是艱辛,但羽林開道倒也太平,半月有餘便到了,如玉自是多留些時日安頓好兒子們,也奉養幾日高堂為朱巡盡孝。
秦師爺押匾抵達後,要代朱巡行七日齋戒之禮,每日潛心擦拭膜拜御匾之後,方能供上香案,供上朱家祠堂,朱家人敲鑼打鼓歡天喜地的接迎,更是引來了十里八村的人觀瞧,上匾祠堂這日,更熱鬧的想過年一樣,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朱家舉全族叩拜,感天子洪恩浩蕩,地方上的知府知縣也攜州以下官員前來上香叩拜恭賀,朱家更是尊榮盛極,自此後,朱家成了遠近聞名的望族。上匾進祠堂的儀式完畢後,羽林方回京覆命,朱老太爺十里亭擺酒相送,自是有一份人心敬獻。不提。
興縣縣衙內,如玉夫人走了,清灈獨自執掌家中事務,忙裡忙外,除了為星兒打點行囊,還要照顧昌遠,清灈是最放心不下星兒的,小小年紀就要離家,還要受到母親的嚴厲**,想想就心疼。為了讓星兒回關隴老家,更安心些,清灈為星兒準備了很多東西,吃的使的用的一應俱全,就連星兒平時愛吃的點心,都是專門去高點鋪子定的,生怕星兒在路上和孃家受了委屈。
關隴万俟老太爺定的是六月初派人來接,朱巡特意看了黃曆,六月初六是個好日子,送女兒出發正好,可偏巧初六這天是個雨天,本已準備停當的族人家丁們沒走多久又退了回來,實在是雨下的太大了,朱巡也沒在意這個事,只叫家丁們雨停了再出發,於是有拖了幾日。
其間馮媽也曾跟清灈回過,小姐出行受阻,恐是老天爺留人,不如就將計就計,再留小姐個一年半載,再送關隴不遲。可偏清灈是個不信黃曆的,說早送晚送都是要送去關隴家裡的,不如早送,孩子小不知苦等云云,雨停了,便催家丁們上路了。
第二次分別,星兒就更是不捨了,抱著弟弟昌遠親了又親,也央求孃親多留她幾天,但是無果,只得嘟著小嘴,上了馬車隨隊伍出發了。
清灈之前十里亭送行已經哭了一回,當時傷心卻不及這第二次送行,哭的成了個淚人,彷彿星兒這一去就不見人了一樣,丫鬟勸了好幾次,才止住。朱巡則捋著鬍鬚站在一旁泰然自若的像沒事兒一般,目送馬車走遠,可當馬車不見了蹤影,兩行淚水也是難掩的流了出來。
朱巡並清灈送完女兒回家,不提。只說說星兒走後的事兒。
馮媽媽抱著星兒坐在馬車裡,跟在身旁的還有星兒的小丫頭小蓮。因為才下過大雨,興縣的路泥濘,馬車走起來顛簸,行進的也慢。平時一家大小隻在興縣現成,如今出來行路,才知朱巡管的興縣著實不小,難怪如玉夫人說,興縣的縣官升官是最快的,這關起來真是不容易。
“婆婆,孃親說我們要去關隴家裡,關隴在哪兒啊?”星兒從馮媽媽懷裡抬起頭來。
星兒的問題,也勾起了小蓮的興趣,小蓮也坐到了馮婆婆膝前,眨著小眼睛,等著馮媽媽開口。
“關隴啊,在京城的西北,歸北直隸管轄。”馮媽媽簡單表述。
“那,興縣到京城近?還是去到關隴老爺家近?”星兒想弄清楚她所不知道的一切。
“當然是京城近些,我們這次要穿過京城往西北走的。”
“婆婆婆婆,我聽人說,京城是皇上住的地方,對不對?”這次是小蓮。
“是的,我們當今皇上就住在京城,京城就是我們大夏的都城,是大夏第一大的城市,最最繁華的去處,你翁姥爺家就在京城。”馮媽媽看著星兒說。
“比興縣還大嗎?”小蓮繼續問。
“那當然比興縣大,比興縣大幾十倍啊,小朋友們。”
“婆婆,那我們經過京城的時候,可不可以去京城逛一逛?也去看看翁老爺?”星兒想象著京城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