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白嘆可口氣,不情願的站了出來,苦笑一聲:“陛下,黃河之事茲事體大,如潭州橫隴等地,如今只是小規模的積於決口而已,若因此就要改道黃河,先不說勞民傷財工程量太大,就算朝廷傾舉國之力……可問題是,這水要引到哪裡去?”
是啊,黃河可不是某條小溪,你說改道就改道。
那麼大的水流量,一旦改道,哪裡的河道能承受起黃河的引流?
趙禎麻爪了,他不懂水利,黃河如何改道、改道哪裡他不懂啊。
那就只能找專業對口的朝臣來謀劃。
“傳旨,宣李仲昌上殿!”
不多時,李仲昌被待到,年紀大約三十來歲,看著挺精幹的一個人。
趙禎直奔主題:“黃河改道之事,你可有謀劃?”
像李仲昌這種邊緣化的職位,除非朝廷碰上對口的問題,否則一輩子也沒幾次覲見的機會。
所以他很是受寵若驚,恭敬道:“啟稟陛下,臣縱觀歷代黃河流域之圖鑑,發現許多以前往東的古河道還有許多現存於世,六塔河就是黃河分支中最大的一支分流河道,臣建議將黃河疏通改道六塔河,如此定能保證百年之內長水東流,此舉雖工程頗大,卻可惠及子孫後代!”
總之一句話,黃河改道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陛下別廢話了,打錢吧!
趙禎還是有些猶豫道:“諸卿以為呢?”
兩個宰輔,一個三司使、一個樞密使,大家都面面相覷。
他們也不懂水利啊!
“哎,如此……”
趙禎剛想說話,卻聽得門外有人稟報:“陛下,黃河在潭州橫隴決口,在濱州入海,陛下……黃河東流了!”
朝堂之上瞬間就被這個訊息引爆了。
“天吶!”
擔憂多日的事情終於有了結果,黃河並未想象中的洶湧北上,而是在汛期掙扎了幾天後,重新匯入主流。
這是天大的好事兒啊!
趙禎不禁捂額道:“祖宗護佑,祖宗護佑啊!”
張之白也跟著嘆道:“總算是回去了,好啊!回去就好啊!否則一旦改道,勞民傷財不說,鬧不好還會引發給各地洪災。”
君臣捂額相慶,歡喜不已。
“終於東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