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看客已經聽傻了。
他們沒有龐世英那麼超高的智商,所以也聽不懂這些所謂的光學折射是什麼原理。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這場比試的判斷。
就看龐世英那一臉崇拜的模樣,這一場秦為應該是完勝了!
不過這也是應該的……
畢竟他是秦為,若被一個少年在大庭廣眾之下幹掉,那他也就不用混了。
更別提他身上可是還有個直學士的官稱,有學問不是應該的麼。
至於自家孩子被國子監趕出來的事兒……
算了,沒本事怪誰。
這你總不能還說是老師教的不好吧?
他們清楚了秦為的實力,所以就只能怪自家孩子沒本事。
圍著的人紛紛散去,只留下一個龐世英還在那裡發呆。
古人對大自然的探索大多帶著神話色彩,他們所有的認知,都源自於想象對現實的構建。
所以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糊里糊塗的。
比如說月亮裡的嫦娥、天空中的九天什麼的,甚至科舉的祝福都說是蟾宮折桂。
這種幻想變成了承載現實的依託,雖美好卻擋住了人們探索真相的腳步。
可經過秦為的一番言論洗禮,龐世英覺得這才是道理,而且是無法反駁的道理。
他說的一切都帶著對未知的探索,可卻偏偏讓人找不到糾錯的理由。
原因無他,只因無知……
龐世英的倨傲消散了,他走到秦為的身前,鄭重的叉手行禮,說道:“學生跟著家父走南闖北,見識過各色人等,自覺餘子碌碌,所以孤傲。今日秦祭酒的一席話讓學生自愧不如,也知道了什麼叫真正的天外有天……只覺得多年潛心於佛道之說全然無用,多謝!”
你才十餘歲,什麼叫做潛心多年?
不過餘子碌碌的評語倒是很中肯,看來這娃對自己的秉性認知還是很深刻的——眼高於頂,目中無人。
可這位眼高於頂的龐世英,此刻卻躬身行禮,對自己很是恭謹。
“學生願拜入先生門下,從此跟隨先生潛心研習雜家學術,還望先生原諒學生剛才的魯莽……”
龐世英對著秦為行了一個九十度的大禮。
這是晚輩對長輩的禮節,而且一口一個先生。
秦為雲淡風輕的道:“秦某不收徒弟了,你若喜歡雜學,可以透過考試進國子監,某每隔兩日會來上課,你若有興趣,也可以隨堂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