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就是國家的各種祭祀典儀,戎指的是國家的軍事行動。朱由校在兩年內發動了對建虜和西南土司的三場大仗,雖然耗費了鉅額的財政,致使國庫連年空虛,但對於整個王朝的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蒙古的察哈爾部、科爾沁部、插漢部全部歸順明朝,女真部落遷徙到鴨綠江一帶,整個關外成為漢人的領地,在朝廷的推動下正式開始開發這片肥沃的土地,假以時日將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區。其次這三場戰爭成功的轉移了推行新政引發的內部矛盾,使得土地重新回到佃農手中,解決了土地兼併導致農民起義的惡性迴圈。
此時朱由校才真正的將瀕臨崩盤的大明王朝拉到正軌上來,中華民族強大的造血能力讓這片土地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這就為他下一步解決西域問題提供了充足的經濟條件。
歷史上這裡曾經有九姓鐵勒,唐朝天寶三年,骨力裴羅在唐軍的支援下推翻了突厥人的暴政,建立了回紇汗國,疆域覆蓋貝加爾湖以南,阿爾泰山以東,陰山以北和興安嶺以西的整個蒙古草原。同年唐玄宗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回紇汗國成為唐帝國的藩屬,並改名為回鶻。
隨著唐帝國的轟然倒下,後續的中原王朝基本放棄了這片相對貧瘠的土地,這裡成為各遊牧民族爭奪的勢力範圍。十二世紀初部分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率領下,先後征服了喀拉汗王朝和高昌回鶻王國,建立了西遼政權。蒙古興起以後,回鶻人起兵反抗西遼的壓迫,歸順成吉思汗,成為後來察哈臺汗國的領地。
明朝建國後,往西到達哈密一帶,在這裡設定了哈密衛作為明帝國的西垂。此時由於蒙古分裂為韃靼、瓦剌,無力管轄東起哈密、南至和田的廣大回鶻地區,經過二百多年的分散割據,逐步形成統一的喀什噶爾汗國,因都城為葉爾羌,史學家們又稱之為葉爾羌汗國,統治者仍為察哈臺的後裔。
在元明兩朝,這支族群一直被稱之為畏兀兒,大家基本相安無事,保持了近三百年的朝貢關係。清朝的官方文獻中將他們稱為“纏回”等,這多少有些不雅。在清末時,該族的一位漢文名為郝登榜(維吾爾文名努日伯克)的秀才,將名詞改為“威武爾”。雖然郝登榜對自己的民族非常自豪,但“威武爾”過於剛猛,容易影響民族團結,於是到了1934年,時任民國教育部長的徐廉將其換成維吾爾,意為維護(維)我們(吾)和你們(爾),並一直沿用至今。
言歸正傳,此時西域有準格爾、布哈拉和葉爾羌三個實力強悍的國家,完全是簡化版的三國志。朱由校充分學習了陳壽的智謀,決心採用分化的策略,支援葉爾羌汗國向北擴張,然後聯合沙俄夾擊準格爾汗國,重新設定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將這片土地納入明朝管轄之內。
從戰略意圖上來看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為了保證朝廷能夠上下一心,朱由校決定先解決掉內部的一些隱患,其中就包括龐大的皇族。年初朱由校只是延緩發放他們的俸祿,各地便已怨聲載道,真要剝奪了這種坐食俸祿的特權,用腳後跟也能想到他們會做什麼。為此他特意安排各地藩王一同去南京祭祀太祖的孝陵,趁機給他們吹吹風,看看大家的反應。
前文提過,朱元璋為了不讓子孫後代吃苦,制定了一套從搖籃到墳墓的超級福利制度。同時他將二十八個親兒子封為各地的藩王,協助皇帝拱衛明朝的疆域。他的願望非常美好,但老四有不同的意見,靖難後充分吸取了建文帝的教訓,以溫和的方式進行削藩,不僅堅決執行“藩王無詔不得進京”的祖訓,還發展為藩王無故不得出城,將他們變相的幽禁。
這些藩王失了軍事指揮權和參政資格,人身自由也受到限制,百無聊賴下只好沉溺酒色來揮霍餘生,開啟了瘋狂的繁殖模式。朱棣雖然透過實行嫡長子繼承和降爵制度來控制親王的增加,但是仍然阻止不了這臺龐大的生育機器。到了天啟元年,需要朝廷供養的皇族多達九萬之眾,朝廷要拿出歲入的三分之一來發放他們的俸祿。
眼見夫君又在收拾行李,張嫣抱著孩子悄悄的出現,突然問道:
“萬歲爺,你這是要離家出走嗎?”
朱由校本就做賊心虛,嚇得渾身哆嗦了兩下,本想開幾句玩笑的話,見美人早已落淚,不免心生愧疚,將老婆孩子一同攬入懷中。
“嫣兒,這次蜀王在成都立了大功,朕決定與諸位藩王到南京給他慶功,告慰太祖高皇帝的在天之靈。”
其實祭祖只是個幌子,朝廷已經派出使團出訪沙俄,一旦兩國締結盟約就將共同出兵夾擊西域的分裂勢力,大戰在即一是要穩定內部的秩序,二是要籌集足夠多的糧餉和戶數。藉此機會他要和藩王們攤牌,透過抬高他們的政治地位來換取經濟上的支援,鼓勵他們參與這場對外擴張的戰爭。同時視察江浙一帶的商業發展情況,擴大對外貿易的規模,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
作為枕邊人,張嫣自然知曉他心中的這些想法,只是不忍心戳破罷了,不免心疼的說道:
“自臣妾入宮侍奉以來,每日見萬歲爺都要忙到深夜,朝政如此繁多,不妨多提拔一些賢能之人為君分憂。這次去南京至少半年才能回來,這深宮鎖院裡陰氣太重,若沒有萬歲爺的龍陽之氣坐鎮,臣妾擔心孩子會懼怕啼哭。”
朱由校心知她是在拿孩子說事,其實是想自己能時常陪伴在她的身邊。這個問題朝中的大臣也反映過,義州一戰北方至少能有三十年的和平,朝廷完全可以鬆一口氣,小皇帝也沒必要再這麼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