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照在道法殿觀閱的道法實在太多,但用最簡單的分類法可以將其歸為三類。
其中一類是各種修行界的秘聞、地理山川、天罡地煞、妖魔鬼怪、鬥法要訣、靈花異草、天材地寶、靈禽異獸等等,佔了總體典籍的一半多。這些都屬於記憶便可,無需參悟修行。
第二類是需要參悟借鑑的,但不用實際修行,如功法類、修行輔助類技藝。
功法類修行可以增加功力,但林照有《神雷內天罡總訣》,此乃神霄宗修行正法,可以一路修行至飛昇上界,且經過神霄宗歷代前輩完善,早已是昆界數一數二的經典,根本不需更換。
但諸如劍修、神魔煉體、佛門、妖族、巫族等修行功法參悟透徹,可以增加底蘊,擴充套件自己對道法的理解,實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但此時也不著急立刻參悟,可以放到後面。
另外煉丹、煉器、符籙、陣法、靈植、御獸等等修行技藝,林照計劃將來在陣法一道上會投入精力。若再有空暇,符籙也會花些心思,其餘打算只要有較深瞭解即可。
第三類就是各種術法,這類典籍也有幾百門,這是林照計劃立即參悟修煉的。
但要想一一修行,不知道要花多少歲月,耽誤修行不說,實際上也無必要。林照計劃短期內先挑選最具代表性的幾十門修行即可,其餘的以後有暇再行修煉。
術法體系中,金、木、水、火、土五行術法是最核心術法,道分陰陽,陰陽化五行。
故此,五行術法是整個術法體系的基石,林照想要博採眾長,於術法上有建樹,就必須先立根基,而五行術法就是根基。
另外諸如風行術法、冰行術法、雷行術法,都只是五行的變異衍生罷了。
道法殿一至三樓,有部分是神霄宗自己傳承多年的典籍,基本以五行和雷系居多,另外都是歷代門人在遊歷中得來的秘本,上交宗門換取貢獻點。
而神霄宗鎮派典籍,諸如:《神雷玉書》《五雷金頁》《神霄雷火大法》《神雷內天罡總訣》《天雷鍛體九轉琉璃身》《法天象地雷神鬥戰經》《甲子干支衍神術》《大衍遁甲奇門訣》等等最高傳承典籍,林照一個都未看見。
這些才是真正口傳心授的最核心傳承,自然不會隨意擺放在道法殿。
此時林照正在參悟“水幕天華”,正是五行術法中,水行一道的防護術法。
類似的水行護體術道法殿中有幾十門,林照並不著急去參悟,而是先打算將這門“水幕天華”參悟透徹,再去借鑑其它同類術法。
天地靈氣中如果按照屬性分類,也是有分別的,而五行術法的基礎就在此處。
古昆界地域廣袤,如在大江大河,湖泊海洋中水靈氣自然分外充沛,施展水行術法,威力自然強大。對應的火系術法在此處,可能威力會變小。
五行相生相剋,非是一成不變,而是始終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又有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但五行是否一定會相生?或者相剋?這也要分情況。如土生金,但厚土埋金;水生木,但水多木浮;水克火,火多水乾。
故此,這些五行的基礎必須領悟透徹,否則就是緣木求魚,事倍功半。
山中無日月,世上已千年。修行之人看似壽元悠長,但修行就是個與光陰對耗的過程,很多修士走錯了路徑,忘記了本途,結果壽元將至,才豁然醒悟,後悔不已者比比皆是。
林照每日練拳,打磨肉身,至少花去兩個時辰,另有一個時辰用來執行《神雷內天罡總訣》,一個時辰用來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