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
中興。
還是中興。
張宏聽皇帝問及此事,連忙回道:“回陛下的話,紙面上的事,大多擬好了。”
“司禮監跟禮部早先便行了風水堪輿之事,挑了幾處地址,以及動工的日期;修建殿閣的錢,戶部與內帑更是爭相出資;只是具體選址,如今司禮監與禮部有些分歧。”
“內廷的意思,還是效凌煙閣之事,建在宮裡,方便陛下祭祀。”
“禮部則是想建在宮外,太廟一帶,方便群臣與百姓弔唁。”
朱翊鈞仔細聽完,搖了搖頭:“那就建在宮外罷,朕多走兩步就是。”
這種性質的樓閣,就是要瞻仰的人越多,才越珍貴。
放在宮裡閒人免進,反倒不太好。
至於說祭祀……說得好像皇帝會兢兢業業親自祭祀一樣。
張宏聞言,躬身應是。
朱翊鈞看了張宏一眼,半開玩笑半認真道:“大伴若是有意,也未嘗沒機會列位其中。”
張宏一驚,忍不住抬頭看向皇帝。
卻見皇帝埋頭喝粥,並未繼續這個話題的意思。
張宏默默低下頭,思慮萬歲爺是在敲打自己,還是勉勵自己,一時有些心亂。
朱翊鈞有一搭沒一搭問著張宏宮內宮外的事。
很快便吃完了早膳。
這一會的功夫,早色倒是已然透亮。
同時,這也象徵著皇帝開始了難得休閒的一天。
早膳後,朱翊鈞例行散步小跑,活動身體。
一路跑跑走走,順路來到了元熙延年殿。
給李太后請安,是很治癒的事——主要體現在李太后如今對皇帝的態度,非常能滿足情緒價值。
朱翊鈞給李太后繪聲繪色地重複辯經當日的場景。
後者時而驚訝,時而誇獎,偶爾還將命婦們的評價複述一二。
朱翊鈞也照顧受眾,對當日的內容,他是一點也不提,而儒生們的反應,他則是大書特書。
不僅李太后聽得入神,甚至剛剛開蒙的弟弟妹妹,都張大嘴巴,崇拜地看著皇帝。
又陪李太后拉了半個時辰家長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