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內無派,千奇百怪。
官吏接受雙重領導的歷史由來已久,一者是要求忠於君上,一者是要求忠於舉主。
前者千年不變,後者則在元明以後,終於有了相當程度的開解。
相當程度的開解,其另一層意思,便是還有著根深蒂固的基礎。
尤其是武將。
在戚繼光心中,他的兩位舉主,胡宗憲、譚綸,便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說是如師如父也不為過。
單說後者。
譚綸任薊遼總督時,便將戚繼光帶去了薊遼任總兵。
空降畢竟跟戚繼光經營多年的東南不一樣,譚綸是文官做事不受掣肘,但武官難免受到刁難。
這簡單,譚綸大手一揮,直接上書穆宗,讓戚繼光只受總督節制。
先帝從善如流“府州縣官不得阻撓,違者聽綸參奏處治。”
既然都這樣了,譚綸又幹脆一步到位,對軍中下明令,“該鎮總副參遊等官凡受總督節制者,並受繼光節制。”
雙重領導了屬於是。
但戚繼光只是總兵,給的地位這麼高,別的總兵不聽軍令又能如何轄制呢?
於是,譚綸又上奏先帝,開創性地特授了戚繼光“總理”四鎮兵務的頭銜,並且將薊州總兵郭琥調走。
人事問題解決了,那薊遼戰鬥力不行怎麼辦呢?
譚綸又說了,“中國長技無如火器,欲練兵三萬,今防秋期迫,請選取浙兵三千人以濟一時之急。”
於是戚繼光便堂而皇之將浙江的三千舊部私兵帶去了薊遼。
譚綸對戚繼光的信任仰重,可見一斑。
相應的,戚繼光自然也是萬分尊敬譚綸。
此時皇帝一見面就提起譚綸,還說什麼託付云云,立刻讓方才還在七上八下的戚繼光倍感親切。
既有對譚綸身體的擔憂,又有些許被過繼的奇怪既視感。
以至於他理所當然地接受了自己被皇帝拽著走這事。
朱翊鈞輕車熟路地寒暄起手:“朕給卿送去望遠鏡可有用處?”
戚繼光聽皇帝提起此事,忙不迭回話:“有用!有大用!”
“陛下,望遠鏡目視極遠,於斥候、守關、遠眺陣型,皆有大用。”
可不是戚某人拍馬屁,望遠鏡確實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