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漢大忽悠帝> 第739章 護送至尊回洛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9章 護送至尊回洛陽 (2 / 2)

如此,自己還能上哪兒待著?

大概也只有王朗那個“老天真”才會相信“正人君子,言而有信”,還有什麼“祖孫聯手,共同打造美麗新大漢”之類的話。要是換個“求和使者”,肯定不會派人回來問這麼傻的問題,這不是瞎耽誤工夫麼?

劉備很生氣,很想粗話的王朗,但是仁義道德不允許他做出這麼粗鄙的事情,所以只能擱在自個兒肚子裡偷偷的罵,明面上卻還要召集眾人,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當然了,這其實也沒啥好討論的,永珍是萬萬不能給朝廷的,所以眾人又紛紛大罵王朗糊塗,算是替劉備出了一口氣。

然而現在更嚴重的問題是,朝廷二十萬大軍已陳兵在北,雖然暫時趴了窩,但是等到雨季結束,必然全力來攻。待到那個時候,就算是不歸還朝廷,交州“南三郡”恐怕也保不住,又該怎麼辦呢?

眾人沉默,連個屁也沒人給備備放一個,眼瞅著劉備要起急,末了還是魯肅說道:“主公,永珍郡是萬萬不能給朝廷的,南三郡想不還恐怕也不行,我們實則已無多少求和的資本。如若不然……若不然……便將至尊送回洛陽吧。”

魯肅原本是一個挺豪爽的人,能把自家的糧食讓劉備說拉走就拉走,便能看得出來,但是自從當上“大江都督”之後,好像啥也沒幹,淨顧著撤退來著,現在整個人都已經“撤的嚴重不自信”了。何況他說出來的這句話,註定還是要遭人非議的,要知道,現在這幫人雖然是圍著劉備在打轉,但是還打著“匡扶漢室正朔”的大旗,而這位旗手無論再怎麼說,那也得是劉協。

咱現在要是把劉協送回洛陽,等於是自己把自己的大旗放倒了,萬一要是有人不跟咱一起玩了,怎麼辦?甚至於有人以“漢室忠貞之士”自居,也開始跳出來反對咱們,又該怎麼辦?

更何況,對於劉備而言,送劉協絕不僅僅是“送劉協”,同時送走的還有劉協手裡那個傳國玉璽。自從當年在“大漢博物館”裡第一次看到傳國玉璽,劉備就認定了這是自家的東西,作為漢室宗親,劉氏子孫,就算有一天要為傳國玉璽拼命,自己也會毫不遲疑。後來終於弄到手了,卻還要轉交給劉協,因為自己這個玄孫距離它實在太遠了。

可是現在!

現在似乎只差一步……

難道真的要讓劉協帶著傳國玉璽回洛陽嗎?

…………

起初劉備不能決斷,但是經過一番“深思熱慮”之後,竟然力壓反對之聲,同意了魯肅的建議。

這裡邊的道道,可得說清楚。

眾人反對魯肅,非議魯肅,都只是為了“盡忠”而已,反正這個忠盡的也不費勁兒。何況如今劉備勢力已成,在“漢南半島”上,大家又都是外來戶,倘若有誰真的因為送走了劉協,沒人舉旗,而選擇跳出來,繼續做“漢室忠貞之士”,直接滅了就是。

然而,南北兩邊已經打了好幾年了,在別人看來,劉漢少與劉協早已勢如水火,無法共存,唯獨給劉漢少做過主簿的劉備知道,其實這兩兄弟的感情很深厚。所以劉備打發王朗派來的人回洛陽之時,明確交代,交州“南三郡”可以歸還朝廷,但是“永珍郡”不行。

再但是,等到和談成功,兩邊罷戰之後,劉備願意派人護送“皇子協”迴歸京師!

這算是“赤果果”的要挾,對吧?

至於劉漢少會不會受此要挾,劉備暫時也不知道,只希望劉協能夠變成擋在“那位高祖”與自己面前的另外一座“長山”吧。

只不過,眼前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好好想一想,如何守住交趾,否則,別又像王朗一樣犯傻,跑去跟人家求和,還沒等獻出廣州呢,人家就自己取走了。

然而想要守住交趾,談何容易,北邊陳兵二十萬,手中還有霹靂彈、掌心雷這樣的利器。就算山路再不好走,可是有了這些玩意兒,一路硬轟,也能把關隘給轟開了。另外朝廷還有更恐怖的水軍,劉封手裡只有一艘新式戰船,出海遇見別人就想打個劫,人家朝廷的水軍又有多少新式戰船呢?

還都是會冒煙的那一種!

所以,眾人討論來討論去,最後基本達成一致意見,認為朝廷的大軍很有可能率先從海上發起進攻。雖然交趾東北的那一片海線,有很多的小島、淺灘,情況複雜,但是朝廷這些新式戰船完全有能力在大海中航行,徹底繞開那一片區域。

接下來,加強海防又成了一致意見,但是海防應該如何加強?想用咱們的水軍和人家在海上開戰?周泰和劉封全都默不作聲,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是自己率部出海,那就等於是給人家送菜去了。

或者是加強海岸防禦?

可是賴恭在揭陽的時候,都被人家打得快要喊媽媽了。

又有人機智地說,當初朝廷的水軍攻打廣陵之時,只在大江口徘徊,沒敢進入大江,不是說因為新式戰船吃水太深,害怕在大江中擱淺麼?如今交趾的水道情況更為複雜,想必他們也不敢把新式戰船開進來。如果是這樣的話,咱們就利用這些複雜的河道,把咱們的小船變成一道道可以移動的防禦線,想必是極好的!

然而,正當眾人打算為此妙計點贊之時,周泰卻說,北邊不單有水軍,還有水師。他們可以順著鬱水入海,自然也能順著海線來到交趾。另外,新式戰船其實也可以入水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