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史侯府。
劉漢少今天到此可不是為了給戰忽局開會,但是除了來看看“乾爹、奶媽”之外,所談之事還是與忽悠有關,因為他想讓“諧和道”上高原。
當初設定“寧州”,轄下僅有“西平”一郡,後來透過第二軍以及州長孟建的努力,如今已經有了三個郡。雖然“西海”已經被劉漢少更名為“青海湖”,但是當地人還是喜歡稱它為海,所以青海湖西邊的這一郡便叫作“海西郡”。另外,因為之前王鬧鬧在隴西塞外那個“河南”之地養馬,而這片地區又正好處於積石山與西傾山之間,所以這一郡便叫“雙山郡”。
王鬧鬧起先跑去“雙山郡”養馬,搶了豐美的草場,肯定與當地羌人發生過戰事。但是一來他們打不過王鬧鬧,二來就是因為有諧和道進入了這裡。
話說西傾山那一片,有一支羌人部落,叫作“鍾存”,勢力還挺大的。鍾存羌裡邊有一個叫作“金苷”的老奶奶,年紀也挺大的,據她自己說,自己已經一百多歲了。金苷老奶奶雖然不是鍾存羌的首領,但是連首領也要向她喊奶奶,在族中威望極高,非常睿智,還會占卜。
然後呢?
金苷老奶奶就信了諧和道……
拉扯著首領,率領著全族,招呼著“街坊四鄰”集體歸附了朝廷,竟然為寧州增添了十多萬的人口。州長孟建看到金苷老奶奶這麼大的歲數,還能立下這麼大的功勞,帶著棉衣棉被,米麵錢糧,親自前去慰問,甚至還帶去了一些精鹽和白糖。
反過來,鍾存羌與周邊的一些部落看到漢人官吏竟然對金苷老奶奶這般尊敬,也是心存感激,更加信任起來。
有了這麼一個良好的開端,接下來的事情就順暢多了,有的羌人兄弟去和當地兵團學習耕種,有的羌人兄弟幫著當地兵團牧馬放羊,小娃們有書讀,大人們有工作,新修建的道路使得中原內地的好東西又能源源不斷的運進來,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有的人家都用牛羊換回了琉璃燈與擺鐘這樣的高階貨。
但是,諸多改變之中也有一些是羌人兄弟一時想不通或接受不了的,比如,交稅……
咱們自己放羊牧馬,耕種勞作,好不容易賺了一點錢,那麼多好東西都還買不起,那麼多好吃的都還吃不起,為毛還要先交稅給官府呢?
金苷老奶奶就說了,從前咱們只會放羊牧馬,為了爭奪草場還要整天打仗,和別的部落打過,也和漢人打過。咱們打得過別人的時候,就殺害他們的父兄,搶奪他們妻女牛羊,可是咱們打不過的時候,同樣也會被別人殺害咱們的父兄,搶奪咱們的妻女牛羊。
現在漢人來了,不僅教咱們耕種做工,修路蓋房,還給咱們帶來了精鹽白糖,棉衣棉被,甚至是別的部落再敢來攻打咱們,不用咱們動手,漢人的大軍就會出兵,不怕流血犧牲,拼死保護咱們,把所有敵人都趕走!
這一切,都是因為個啥?
是因為聖天尊臨世,拯濟萬民!
西傾山是咱們的家,可也是聖天尊的國,漢人兄弟能來幫助咱們,都是奉了聖天尊的旨意。咱們信奉聖天尊,能夠成為他的光輝照耀下的子民,所以咱們現在都是大漢國人,與漢人兄弟是一家人。修橋鋪路,保家衛國,哪兒不需要錢呀?咱們作為大漢國人,拿點錢出來交稅,不應該麼?
可是,可是……咱們的小娃都被徵兵徵走了啊!
對呀,從前要是有敵人來搶咱們的部落、草場,咱們的小娃要不要拿起刀槍和他們拼命?現在咱們是聖天尊的子民,是大漢國人,國是咱的國,家是咱的家,難道咱們的小娃不應該拿起刀槍,保家衛國嗎?
理兒是這麼個理兒,但是金苷老奶奶也忽悠不下去了,小娃們離家千里萬里的,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再見著面兒,而老人家又是最容易想小娃的。
再但是,隨後發生的一件事,再次在族人之中引起轟動,金苷老奶奶竟然收到了曾孫從幾千裡之外的遼州寄回來的快遞,不僅有孝敬金苷老奶奶的禮物,還有曾孫學了漢簡字之後寫的親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