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門入駐涼州之前,這一州又被稱為鬼州,不光是因為此地貧瘠,生活在其中的百姓大多死於非命,道路兩旁更是屍橫遍野。
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在夏國還未建立的時候,涼州是許多妖魔統治的地方。生長在此的凡人大都是渾渾噩噩,過著家畜一般的生活。
在那時,吃人已經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妖吃人,魔吃人,就連當了妖魔走狗的人族,也會去殘忍的吃自己的同族,不過這些人族最後大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等到後來夏國的軍隊大軍壓境,將絕大多數的城池打下,剿滅妖魔,解救凡人。有許多妖魔都望風而逃,使得夏國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就接管了那些城池。
但仍然有幾座城池還在負隅頑抗,大樊城便是其中一座,此城佈下許多大陣和防禦工事,並且還有一位善於謀劃的妖族首領鎮守。
即便是最擅攻城略地的冠軍侯也是久攻不下,只得採取圍困戰術,想要硬生生的耗死大樊城的妖魔。與此同時,夏帝得知城內還有數十萬百姓,便讓冠軍侯傳話,告知城內的妖魔,只要它們肯放棄抵抗,便會從輕發落。
當時夏國的許多文臣武將,包括夏帝都認為,不出數月,那大樊城必然會大開城門,妖魔出來投降,凡人得以解救。
然而之後發生的事情,卻是連編纂史書的幾位文官在完成這一段歷史的記載之後,也都齊齊服毒自殺。此中殘忍黑暗的那段史記,至今也沒有流傳在外。
眾人只知大樊城妖魔死不投降,一開始是吃著城內的儲備糧,等儲備糧吃完之後,便是妖吃人,魔吃人,人也來吃人。
待到最後人都被吃光時,那些紅了眼睛的妖魔,將目光放在了同類之上,妖魔之間互相殘殺生吃,都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等到那鎮守的妖族首領終於忍受不了這種情況,憤而毀掉了護城大陣,和許多防禦工事。這才讓夏國軍隊得以入城。
至於後面發生的事情,便只有很少人才知道具體的內容。世人只知夏國軍隊進城之後,看到的是滿城的白骨,和滿地的狼藉,連一棵植物都不曾剩下,地上的土更是沒有一塊完整的,被翻了無數遍。
城內還潛伏著一些瘦弱不堪但雙眼通紅的妖魔,見到夏國計程車兵就立馬撲了上去,自是被輕易的斬殺。
之後,佛門和道教各自派了數千人來到這裡,設下了數不清的祭壇,做了數百天的法事。這才讓籠罩在大樊城上幾個月的怨氣消散,不過佛道兩家還有言語,便是:
即便他們做了最大努力,仍然還有十萬怨魂待在大樊城中久久不散。
對此,佛門在城門外立了一根禪杖,道家則是豎了一根拂塵,並且立下賭約。若是禪杖先離地飛出,那便是佛家功德圓滿,大樊城內的所有道觀都會搬出去。反之,寺廟也得遵約退離。
這裡,也成為了整個涼州境內,佛門唯一存在,並且能夠傳法佈道的地方。
不過即便如此,大樊城內的道士過得卻是不如和尚,並且還出現了寺廟遠遠多於道觀的現象。一座道觀的四周沒有另外一座道觀,而是四座寺廟的事情更是屢見不鮮。
長生觀便是這樣一座被四個富麗堂皇的大寺廟,擠在中間的一處小小道觀,這裡少有人來,便是有人無意中到了此地,也會因為道觀的破敗景象望而卻步。
在長生觀的門前,坐著一個唇紅齒白的小道童,這是觀內最後一個堅持不去改做和尚的道童。這個小道童仔細的用掃帚清理著門前本來就少的灰,然後坐了下來,看著兩邊的巷道眼神幽怨,頗有些望眼欲穿的意味。
他看了看左邊經過卻不進來的行人,再回頭望了眼上方佈滿蜘蛛網的牌匾,嘆了口氣。又看了看右邊街道經過的行人,又嘆了口氣。
忽然間,他眼睛一亮,期待的看著那走進來的一行人,嘴裡像是念動咒語一般的低聲道:
“快過來,快過來,幾位善男子善女人,快到小道這裡來。”
然而讓他失望卻不意外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只見那個走在最前面的白衣少年,遠遠的朝這邊疑惑的打量了一眼,然後又轉身向著外面走去。
小道童頓時洩了氣,也不顧什麼形象了,直接一屁股坐在石階上,低頭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