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司出來,於巖說:“這是我在中國看到的為數不多的靠譜兒企業,這個專案將是個bette
deal(更好的交易)。”
晚上,秦方遠和於巖回到深圳。親熱過後,於巖說:“Simo
,在中國做事,我感覺好累啊!”
秦方遠奇怪,白天於巖的情緒還不錯,尤其是白天看了專案後,興奮勁一直延續到晚上,怎麼一轉眼就情緒低落了呢?
秦方遠問發生什麼事情了,於巖回答說具體什麼事情也說不清楚,就是感覺累,人人都在奔忙,人人沒有幸福感。
“我其實蠻喜歡潘總的夢想:揹著挎包,一人行走天下,天馬行空,自由自在。閱盡天下美色,妙筆著華章,詩意人生啊!”於巖的眼睛裡滿是憧憬。
他們披衣起來,站在超大的陽臺上,仰望滿天星空,俯視窗外美麗的城市。深圳的夜空,遼闊、深遠!
4.疑竇重重的收購
在對焦點傳媒的收購前調查期間,張家紅幾乎是每天一個電話,向秦方遠詢問調查進展。半個多月過去了,張家紅有些坐不住了,一個勁兒地催進度。張家紅的口頭語是:“不能讓直接競爭對手得逞,瞧她那個頭,還想跟我鬥!”
秦方遠聽出來了,張家紅一著急,就要進行人身攻擊了。張家紅自詡是南人北相,南方女人的面板,北方人的個頭,自稱裸高一米七二。而力量傳媒的創始人是湖南人,北大畢業,小巧玲瓏。
張家紅越來越流露出對秦方遠做調查的不滿了,之前的專案就沒有做,不是照樣順利收購了嗎?也沒出啥差錯。不知道張家紅諮詢了什麼人,還抖落一些專業知識,什麼不是上市公司和國企,沒有必要進行價值評估,雙方談得差不多就得了。現在是什麼年代?快魚吃慢魚,不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了,速度決定一切。
這筆收購也不是個小專案,怎麼急成這樣?秦方遠有些哭笑不得。他認為,年過不惑的張家紅在某些時候表現出來的孩子氣甚至比二十多歲的秦方遠還嚴重。
張家紅直接干涉一線人員的速度。大概20天的時候,財務經理胡冬妹說財務部分審計完了,做了一些簡單的風險評估,風險因素與銘記傳媒大同小異;她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也是不痛不癢。
法務經理提交的情況讓秦方遠警惕。一看簽署的資源開發合同,問題就暴露了出來:第一,開發的樓盤有80%在三星級以下,受眾消費能力相比銘記傳媒的資源低一個檔次;第二,約有60%的兩年期合同即將到期,面臨著媒體資源縮減或租金上調的局面,風險極高;第三,目前媒體資源存在30%以上黑屏的情況,比行業的5%高了5倍,並且銷售收入有90%是易貨收入,高於銘記傳媒70%的易貨收入比例。
根據這些報告,秦方遠認為5000萬元收購完全不靠譜兒。他沒有直接找焦點傳媒的楊總,而是帶領團隊飛回北京向張家紅彙報。
他們直接從機場回辦公室,下午4點,張家紅還在辦公室裡等著呢。她讓秦方遠一個人進來。
張家紅說:“你們要撤回來也得跟老楊打個招呼。人家看你們突然不見了,以為出啥事了,剛才把電話追到我這裡來了。”
“哦,這個是我的疏忽,性子太急了,應該跟他打個招呼。不過,他們負責跟我對接的熊總知道我們回京了啊!看來,他不是擔心我們,是擔心我們不投了吧。”
張家紅說:“這個專案一定要投,我已經跟董事會彙報過了。”
秦方遠把他們初步調查發現的問題以及根據他做的投資模型進行的價值評估結果告訴了張家紅,認為如果按照公允價值,公司的溢價評估不超過1500萬元。
張家紅沒有接秦方遠的話,而是直盯盯地看著他,看得他心裡有些發毛。然後,張家紅開口了:“你提供的情況我會認真考慮。這樣,你們這次去深圳也是非常辛苦,我批准你們休一週的假,好好放鬆一下吧!”
秦方遠對放假並沒有太大興趣,他更關心公司如何出資收購焦點傳媒,作為公司高管之一,也是期權擁有者之一,他當然關注這宗案子的交易。
秦方遠即將離開她的辦公室時,張家紅突然似乎漫不經心地問:“森泰基金的於巖小姐是不是也在深圳啊?”
“是啊,他們去看一個專案,就待了兩天,又飛去別的地方了。”
秦方遠對張家紅突然關心於巖感到很奇怪,之前他們之間從未直接談及於巖。
“哦,於巖小姐對我們這次收購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