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決定,都要有計劃,決策先行。
而這個決策計劃做出來時,需要充分的聽取各方的意見,有矛盾不通之處,需要去解決,解決完了之後,大家沒有意見透過,就會頒發政策。
這也是很多人誤會的地方,以為這些政策頒發時投票全都贊成,是投假票之類的,其實是因為投票之前已經達成了共識,利弊都已經瞭然。
“你是怎麼想的?”總參老總問道,這是第一次明確的問他的意見,因為明天隗林就要去議事,要真正的面對這個國家的一號人物。
隗林在心中思索著,說實話,他自己是真的沒有真正的思考過這個問題,當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之時,必須要全面,必須把利弊考慮在內,還要結合當下的國際國內以及諸天界的情勢。
當時破山伐廟,破除迷信,是因為新夏國初立,那些年死了太多了,而戰爭與殺戮,讓鬼神的數量急劇的膨脹,神秘黑如墨,大有吞沒現實之勢,所以才會有當機立斷的破除迷信。
而且那個時候成長起來的鬼神,很多都是邪惡的,也有一些曾經受契受制卻又脫困的鬼神。
那麼數十年後的現在呢?
鬼神似乎確實有一些復甦,不過,這並沒有到當年新國初立時的那種一發不可收拾的程度。
隗林在心中電光火石般的想著。
他是見過天外其他界域之人的,他相信一定還有其他的人見過,一定會有人覺得天外界域虎視眈眈,需要這些‘鬼神’來當護城河。
信仰與文化,是會影響國民心態和素質的東西,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內在與核心,這個是需要慎之又慎。
隗林想到城網路一些國外的人認為夏國人沒有信仰? 甚至一些夏國人也這麼認同。
那些對於神靈的信仰? 是信任於‘神’的話與教條,並永遠的仰望他們? 表示心靈與思想的堅定與跟從。
夏國人的信仰是融入到文化之中的? 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道德。
道德中的標杆就是從古至今的那些聖賢、英靈、烈士? 他們體現出來的某種品質,供大家學習。
所以在夏國有一句話叫見賢思齊。
這是獨屬於夏國人的信仰? 而不是僅僅信奉於某一個神靈教規。
其中更大的區別就是? 夏國的這些道德能夠融入到國民的心中,形成某種品質,不至於像那些信仰神靈的人一樣,早晚跪拜於神像前? 乞其庇護垂憐之時? 只會變得越來越愚昧,將自己一切都交付,那是愚信盲從。
“我覺得。”隗林話一出口桌上的人都停止的動作,放下了筷子看著他。
“所有官方從業人員不得有宗教信仰,這一點非常的好? 應該一直保持下去。”隗林說道。
“理由呢?”總參老總問道。
“執政者心中裝著人民就足夠了。”隗林說道。
“不錯,能夠說樣一句話? 你就可以試試從政的路了。”校長周志平笑著說道。
隗林卻搖頭,說道:“那可不行? 我這人好色,好名? 好高騖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