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記事兒起到六歲,我沒去過集市,沒吃過水餃,沒掛過倒福,沒見過一家人圍在一起的樣子,我對家庭的概念連字面意思都沒能理解。
從小喝的奶粉都是在冰箱凍起來的,並不是叔叔嬸嬸虐待我,只不過是國外的孩子都這樣養罷了。
至於為什麼被送到國外被叔叔嬸嬸收養,大概是當時爸爸陷入官司,家裡的錢都用來上訴,用來賠償,聽他們說,當時家裡買了半卡車的豆角,家裡人不願意我跟著受苦,加上叔叔嬸嬸一直沒有孩子,我便被送到美國由叔叔嬸嬸收養。他們待我很好……直到後來叔叔家添了孩子…融不進去的環境硬卡在裡面就好像吃了卡在嗓子的魚刺……進不去也出不來,呼吸困難,進退維谷。
爸媽也聽說叔叔家添了自己的孩子,加上那時候家裡已經有了起色,所有的事情基本都收尾了,爸爸在外創業也有了發展,他們怕我在國外受委屈,便要求接我回來,我沒拒絕,也沒同意。
六歲那年到家,見到已經活蹦亂跳的妹妹,唯一後悔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她第一聲學會喊哥哥是喊給了鄰居家的男生。
她漸漸長大……我漸漸瞭解她。她很倔很倔……又很天真。
她總覺得爸爸媽媽的感情應該像偶像劇裡那樣,甜甜的?
爸爸反應遲鈍,也不懂浪漫……可可上初中的時候知道了情人節,她悄悄買了一大束玫瑰花送給媽媽,然後和媽媽說:“爸爸託我買的哦~”轉身衝爸爸眨了眨眼睛,爸爸憨憨的笑,撓了撓腦袋,說道:“對啊,我讓可可買的。”
媽媽一臉幸福的把玫瑰花插到了花瓶裡,但還是笑著埋怨道:“玫瑰花這過幾天就蔫了,淨亂花錢。”
那時候,我真的以為,我們的家是真的很幸福吧。
直到高一我親眼目睹了他們吵架……爸爸喜歡喝酒,喜歡打牌,喝多了話多,無非就是男人酒場上的那些壞毛病。最讓我感到厭惡的是,他居然,動手了……
談不上家暴,但是動手了,我擋在媽媽身前,看著爸爸那張臉……從來沒有一刻是那麼不想見到這張臉。
“你走。”我說著。
爸爸不做聲,摔門離開。媽媽坐在地上,我過去扶她,她抱著我哭了出來,我才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他們的感情出現了裂痕。
“別讓你妹妹知道,她心思細,我怕她擔心。”
“嗯。”我拍著媽媽的背。
如果說愛,我感覺爸爸的愛是溺愛,媽媽是陪伴的愛,爸爸最害怕我們缺錢,媽媽害怕我們感受不到親情。所以兩個人對待我們的方式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