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彬笑了笑,知道這一家子是覺得他太年輕,不太信任了,反正他習慣了。
人嘛,都這樣,人之常情。
可以理解。
“你別看他年前,但是他對於腦卒中癱瘓,也就是常說的中風癱瘓,還有小兒難產造成的癱瘓的手術治療技術很高!還開創出新式手術治療方式。你們兒子能不能康復,他的機率比我的大!”喬曄健正色道。
“這……”劉大根沉吟了一下,還是點頭道:“好,我信這位帥哥醫生。”
很快,阮彬就瞭解了這個劉劍的具體情況。
今年21歲的劉劍因出生時產鉗助產,導致左側大腦區域性出血引發腦損傷,造成右側上下肢發育遲緩、功能障礙。3歲左右才可獨立行走,逐步出現行走異常姿勢,主要表現為步態不穩,走路踮腳尖,並出現足內翻畸形,俗稱“馬蹄足”。同時開始出現右手不靈活,右手活動受限,表現為右手抓握困難,伸指困難,拇指內收、手尺偏畸形,前臂旋前畸形,手功能嚴重障礙並逐步喪失精細運動能力。
從體型舉止上來看,劉劍兩隻肩膀一高一低,只能翹著腳尖困難地走斜線,手功能低下,不能抓舉筷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病人雖然外形已經酷似成年人,但是很多基本的獨立生活能力,譬如自己吃飯、係扣子、拉衣服拉鍊、上廁所等都不具備。
另外,儘管患者家庭帶著他到處奔波求醫,耗盡全家積蓄,但是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正確系統的治療,導致上述運動功能處於持續退化狀態。
隨著病情逐漸加重,病人已經出現上下肢肌張力增高、肌肉萎縮現象。根據當地醫院預判,林淳誠最終可能逐步喪失全部運動和生活功能。
這兩年得益於他家買彩票中了一千萬,終於是讓他們一家子都是時來運轉,房車啥都有了,就連治病的錢也是搓搓有餘。
不過這一年多來他們求醫不少國內大醫院,都是效果不理想!
譬如,在他們省醫院做過治療肢體痙攣症狀。但是沒有多久就有復發了!
“復發了?嗯,治療失敗了。”阮彬沉聲道。
“一般治療這種,神內醫生可以透過給他注射肉毒素來解決肢體痙攣症狀,然而這種治療效果短期且不穩定。就算去外科做手術,神經移位術和畸形矯正是常見治療方式,在手神經功能重建方面效果明顯,但由於痙攣問題沒有解決,術後複發率和手術失敗率仍然較高!這就是目前他的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聽著阮彬的解釋,一家子似懂非懂,喬曄健聽了卻是給阮彬豎起了大拇指,因為分析的一針見血!
喬曄健是神經外科老司機,知道由於痙攣問題沒有解決,術後複發率和手術失敗率仍然較高;如果病人僅僅接受功能神經外科治療,手術對於解除痙攣的效果明顯且穩定,幾乎不會復發,但是肢體精細運動功能卻無法獲得最佳矯正;而病人如果求助於康復專科,康復訓練可以解決一時的功能問題,卻仍然是治標不治本,病情反覆是常態。
這就是他說這個病人棘手的原因!
“阮彬,你有辦法嗎?”橋曄健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