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屍的出現可能與一頓荒唐的大補宴有關。
高勝在最初決定逃亡的時候,已經將這份可能的原因說與武雲昭、松柏和東方丹辰等人聽過。
東方丹辰既然要借高勝生事端,那麼,自然的,他一定是將事情透露過了。
武雲昭和蔡譽此刻你來我往,言語交鋒,實則“揣著明白裝糊塗”。
武雲昭知道自己躲不了這個問題,蔡譽知道武雲昭無法迴避這個問題。
幸運的,沒有參加大補宴的高勝一定要作為某一類人的代表,接受這一份遲來的審判。
喪屍讓人們太苦了。
最可悲的是,在這樣的一場劫難裡頭,絕大多數的人是受到了牽連。
他們需要一個發洩怒氣的機會,哪怕,將怒氣撒到不相干的人身上。
與不相干的人相比,與喪失產生或許有關的高勝,便是最佳的“背鍋”人選。
就某種意義上來說,高勝亦是無辜的。
不過,無辜與不無辜從來不重要。
審判是一場說不清、道不明,可以公正到極點,吹毛求疵地依靠證據,盡力還原事實來進行,同時,審判也可以是模模糊糊,不清不楚,單憑推斷、臆測甚至憤怒,不顧證據與事實,只靠參與人的情緒而進行。
審判結果好壞的標準是圍繞“不足以平民憤”這句判詞展開的。好的審判結果,足以平民憤;壞的審判結果,不足以平民憤。
民憤,集體的暴力,卻往往不在乎真相與公平,與審判行為的初衷大相徑庭,很好笑,也很現實的。
蔡譽正色道:“小人知道。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好人好報,惡人惡報,小人若汙衊錯了人,願自行出城,自生自滅。”
武雲昭道:“那如果沒有汙衊錯了人,高勝是不是也要自行出城,自生自滅?”
蔡譽看向東方丹辰。
對於高勝的懲處結果,蔡譽不敢自己拿主意。
東方丹辰頂著武雲昭的目光點了點頭。
曹俊、章天一等均鬆口氣,心道:“幸好沒掉鏈子。”後背冷汗涔涔,是緊張所致。
蔡譽生怕東方丹辰被武雲昭鎮住,見他還能鼓起勇氣拿主意,不禁欣慰,大鬆一口氣,說道:“惡人自食惡果,最好不過。”
武雲昭長嘆一聲,看起來心情沉重的樣子,說道:“無迴旋餘地?”
蔡譽心說:“就知道你這娘們兒捨不得人。”厲聲道:“元帥,你要偏袒罪人嗎?”
武雲昭皺眉,凝視蔡譽,似乎無可奈何,無言片刻,閉眼道:“罪人該罰,本帥怎麼會做這種事情。只是•••算了,你我說了半天,也不能證明高勝有問題,還是由他自己說吧,大夥兒都聽聽,聽過之後再決定,高勝是不是有罪,該不該受罰。”說罷,睜開眼睛,轉身走到八人拱衛的中心,向高勝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