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份,離大學畢業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所學課程已經基本結束,我被江寧的一家臺資企業錄用。
報到的那一天,我早早地就趕到新街口的公交站臺等公交車了。等了半天也不見一輛我面試時去江寧所乘坐的“新東線”;只見一輛輛“101”在站臺前排起了隊,來來去去。時間不斷地流逝著,我終於忍不住地問了一位前來開車的駕駛員。駕駛員不以為然地說道,這不就是嗎?這是“101”啊!嘿,“101”就是“新東線”啊!
我將信將疑地登上了“101”。行駛路線果真跟我所熟悉的“新東線”是一樣一樣的。
“縣委”站改為了“區委”站,政府門前的那幾塊牌子也全都由“江寧縣”改為了“江寧區”。
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江寧即將迎來她的快速發展期。
上了這麼多年的學,一時之間,對學校有些難以割捨。每個星期六必定回學校,回到宿舍,回到同學當中,那個感覺真好。星期天總是很晚才回公司員工宿舍。
一路上,市區已是華燈初上,人聲鼎沸;一到江寧地界便冷清了下來。那時的101終點站就是現在的大街東站,而公司宿舍在章村,下車後我得步行一段時間。大街路是江寧城區最為中心的道路,然而天一黑下來,就八竿子打不到一個人了。那時的燈光是如此的昏暗,白熾燈發出微微的黃色光芒讓人昏昏欲睡,其中的一些路燈不知何時已經不亮了。本人是一路盲,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裡找路是一件比較吃力的事情。我努力地尋找一些醒目的物體作為辨別方向的參照物,然而馬路兩邊的建築物都是灰濛濛一片,沒有一絲生氣。還好有一家公司的大門上寫著4個金色大字--江寧貿易,在燈光下閃爍著金光,很是醒目。每次回江寧時,看到這幾個金色大字心裡就有底了。再往前走碰到路口往左拐,很快就到了。與大街路交叉的這條路現在叫做天印大道,寬敞而富有氣勢。那個時候卻並非一條路,在上元中學的前方是兩條相錯的道路,左右兩邊相錯幾十米。西邊的主路那時候叫做崗山路;東邊的叫石羊路,狹小而彎曲。石羊路的入口處亂七八糟,混跡於雜亂的民房之中,有幾次我都走過頭了。6月份大街路開始擴建,昏暗的路燈下又多了許多灰塵。
江寧本地的老員工告訴我,江寧城區就三條道路。分別是一街,也就是大街路;三街,也就是金箔路;另外就是一街二街之間那條不起眼的又短又窄的二街。出了這三條路就是農村了。
我極少逛街,一段時間後,晚上去網咖。上了大街路,眼前一亮,整個大街路已是富麗堂皇,馬路上增設了許多霓虹燈及其它亮化措施。不過夜色下的大街路依然空蕩蕩的。
連線江寧與主城區的雙龍大道也叫寧溧路,本是一條暢通無阻的大道,開發商曾宣稱江寧至主城區僅有15分鐘的車程。隨著江寧的不斷開發,這15鐘的車程越來越長,到了早晚高峰期常常是1個小時都到不了。雙龍大道上跑的車實在是太多了!
07年地鐵1號線南延工程開建,地鐵還沒建好,08年高架又緊鑼密鼓地動工了。雖然因為修路,本已擁擠的雙龍大道更加的擁堵,但在江寧工作、生活的市民心裡有了底,因為不久的將來出行將很方便快捷。
當年在那家臺資企業工作時,上街的時候,總是騎著公司配發的那輛腳踏車,想騎多快騎多快,因為馬路上沒什麼人。現在不行了,即便是路燈早已亮起,大街路上依然是車水馬龍。有時急著回家,但洶湧的人流堵得你無法快速行進,只得隨著人流走走停停。大街路兩邊新建的高層建築日益增多,老舊大廈也都紛紛出新。當年耀眼的“江寧貿易”四個金色大字早已淹沒在燈紅酒綠之中。如果兩三年前,親朋好友曾經光臨過你家,現在再次登門的話,很有可能已經找不到北了,因為江寧的變化太大了,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江寧開發區、高新園、濱江開發區已經將整個江寧變成了一個工業園。除了東山商業圈外,又形成了多個商圈。當年,赫赫有名的那三條道路早已淹沒在了江寧區日益發達的道路網中了,那二街更是一半演變為了步行街,另外一半成了萬達的一部分。那個時候,一不小心就到了農村;現如今,要見到農村,得特意大老遠地去上一趟。而新農村建設,早已將江寧的農村建設得美麗而富饒。
現如今的江寧已是一座安居樂業的大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