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曹操短暫沉吟,便朗聲說道。
“呂布那廝只是有勇無謀之輩,無需擔憂,滅徐州之計暫不可更改,眾將聽令,明日吾等全力以赴,定破徐州城!”
“諾!”
眾將領領命而走,準備明日之大戰,而王維郭嘉典韋三人卻留在了曹操的中軍大帳之中,沉默了不多時,郭嘉便開口說道。
“主公,臣下想要冒昧問上一句,您在兗州留下了多少人馬?”
“守軍僅三萬,以曹仁為總將,留守兗州城,荀彧程昱為參軍,駐守於範縣,東阿,鄄城三縣。奉孝啊,我知道你想說些什麼,曹仁等人總兵力只有三萬,且分散於各地,此刻呂布出現在兗州,對我們的大後方的確是一個不小的威脅,然而,此次不取徐州,實在是浪費了大好的機會啊!”
事實上曹操也在糾結——呂布的動向乃是要命的乃至致命的,而徐州的吸引力亦是極強的。
在這個問題上,王維一力奉勸曹操先取徐州——這關乎著他的小命。
而郭嘉卻本著謀臣之職責,奉勸曹操做好拿不下徐州的準備。
這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弄得曹操好不糾結。
直到大約過了一個時辰,探馬再次來稟。
“報,主公,平原縣令劉備手書!”
“呈上來!”
自有下人為曹操遞上手書,曹操短暫一觀,便撫須笑道。
“王維,郭嘉,此乃劉備給我的書信,兩位可敢猜猜,那劉備都對我說了些什麼啊?”
王維郭嘉對視一眼,王維登時笑道。
“臣猜測,那劉備此信,開頭嘛,定然是奉承主公一番,然後替陶謙賠罪,最後,會勸主公退軍!”
王維這般一說,郭嘉已經從曹操手中取來手書,大聲念道。
“孟德兄如晤,玄德百拜,長安一會,在下銘心刻骨,兄臺之文韜武略如日照崑崙,兄臺之心胸大志如江海奔騰,在下不勝仰慕。”
“徐州刺史陶謙,實乃寬厚仁德之君,其部下叛逆之罪不能盡歸於其主,如今兄之父已仙逝,如逝水不可復歸,陶謙愧恨無地,願傾其財物,賠償兄臺,以稍贖其罪。”
“劉備斗膽進言,盼兄臺撤軍言和,化干戈為玉帛,倘能如此,不但徐州百姓感兄臺大恩,天下人也必稱頌兄臺之明義,否則戰端一開,玉石俱焚!”
“劉備不才,願與陶謙同生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