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常與秦人打交道的希巖萬海深知,戎人的思維普遍較為簡單一些。
他們不同於秦軍的地方在於,殺敵時的戎兵可以不顧性命,在得到命令後便會憑藉著一腔熱血勇往無前。
但保護自己財物時,戎兵也可以不顧性命,不管軍令如何,他們只會在意自己的財物或者食物不被別人掠去根本不會去想其他的事情。
所以與其下令讓兵士們停止搶奪滿地的財物,喪失兵士們對自己的擁護,不如就放任大家去取得豐厚的戰利品,這樣做的後果便是那些兵士們會對自己更加的感激戴德。
如此想來,那些秦國士兵的屍體對自己又有何用呢。
這,便是戎人的思維,數百年來只為掠財,搶奪人口的慣性思維。
恰恰是這樣的思維在隨後讓希巖萬海吞下了自己種下的苦果。
不到半個時辰,漫地皆是找尋財物的戎兵像是在集市上一樣亂成了一鍋粥似得。
這其中竟然還有人為了爭奪一兩件物品而相互大打出手的。
倒是韓林輝手下的叛軍們還算收斂些,秦軍嚴苛的酷法早已在他們心中變成了鐵律,縱然看著周圍的戎人滿眼都是羨慕之意,可他們還是拾取了一些包袱搜刮了些錢財外再無所動。
他們對那些頭盔甲冑並沒有多少興趣,所以此時,他們倒算是這鍋大粥中的一股清流似的站在一起,看著熱鬧。
山上的蔣宏一邊看著山下的動靜,一邊也終於想好了應對的說辭,正待要下令讓自己這一曲兵馬下山時,卻突然發現東側的樹林中隱隱綽綽出現了一些人影。
那些人影閃爍在蔣宏眼中,讓他立刻就明白了秦軍的打算,不由得口中喃喃說道:“原來如此”。
可惜的是,雖然蔣宏此時算是明白了秦軍的計謀,但亦為時已晚,而且山下的希巖萬海和那些千夫長、韓林輝以及仍在爭奪財物的戎兵們卻仍然矇在鼓裡。
直到大秦鐵騎震動天地的聲音傳入了所有人的耳中。
見秦軍騎兵殺向自己大軍,希巖萬海本能的下令讓兵士們迅速結陣,可是過去了良久時間之後,希巖萬海才發現,兵士們已經無法結陣了。
因為這些兵士們早已經混亂的擠做了一團,原本的前左右三軍兵馬混在了一起,弓箭手與棒斧兵混在了一起,千夫長、百夫長、兵士們混在了一起。
這一萬人擠在一起,再想分開結陣談何容易。
只聽大軍中將找兵、兵找將的呼喊聲交織在了一起,完美的詮釋了混亂兩字的含義。
見此混亂的情況,希巖萬海便在不得已之下,讓身邊的傳令兵士吹響了撤軍的號角。
“嗚嗚嗚”。
只聽三聲撤軍號角響後,一萬多戎兵轉身擠踏著向谷內退湧而去。
但一萬人退卻又哪裡是如此容易的,況且在混亂的狀態下,你掙我奪的場面又一次出現在了希巖萬海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