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妍計劃拍這塊地,倒不是為了彌補原書中林家的那些遺憾,或者與方玥對著幹。其實方玥這個女強人在業內口碑還是不錯的,給新興的中產階層蓋了不少質量上乘經濟實惠的房子。
奈何林若妍求生需求,要抓緊買塊地,把這個月的一個億趕緊花了,且為後面那幾個月花錢如流水製造好充分的理由。
據她瞭解到的資訊,其他地塊開拍都要等下個月了。別人或許等得起,她不行啊!況且這塊地她還算熟悉情況,到時候按照原書情節照貓畫虎推進專案,她好歹還能糊弄一下官方以及親哥。
等等,為啥要照貓畫虎呢?那不就少花錢了麼!
原書方玥拍地高於底價兩千萬,一共花了六千萬拿下。所以她為了省後續成本,方案戶型和建築立面設計都直接套用了以前南方專案的成熟概念,找了京市本地設計院直接改改就做了施工圖,設計費總共花了二百來萬。
銷售團隊也不是她自己的,是聘請了京市的銷售公司,銷售前期成本銷售公司自己出,還要承擔賣不出去倒賠錢的風險。
建造成本因為是剛需住宅,就只用毛坯交付,外立面是塗料,小區環境鋪點便宜磚頭,種點細如麻稈的小樹,草籽灑了來年是否長得出來另說。整體土建從挖坑開始就是找了施工單位墊資,反正地產公司一分沒花。
方玥除了買地真金白銀花了三千萬,其餘地款都是從銀行貸款,施工、銷售都要相應合作方自己墊資,可謂是空手套白狼的典範。
到最後財務滾起來,建築沒出地面,樓花就賣了不少,回了一部分款。一通操作下來,方玥初始投入只花了三千萬,到兩年後專案售罄清盤,淨賺了三個億。若不是銷售回款有很大一部分都還了銀行貸款,陸續給各種合作方的開支結算,她能賺的更多。
方玥這套操作是很經典的以小博大快進快出的剛需盤操作模式。到後來時間成本也會進一步壓縮,在南方無需冬季停工的地方,甚至能做到從醞釀拿地到真正售罄只用八個月,利用銀行和槓桿,自有資金投入極低快速週轉,滾雪球一樣擴大。不用等房子蓋好,能賣出有回款的時候,錢早就投入到下個專案了。
林若妍若是有錢有資源能在現實中開地產公司,肯定會選擇方玥這樣的模式。剛需客戶在京市一抓一大把,從來不缺人,低廉成本投入之後,也不用追求太高售價,只求快速賣出,提前蓄客或許久一些,但一開盤一兩天就都賣光了。
可惜她如今是在書中繫結了這個敗家系統。買地就是為了解決往後每個月合理合法穩定投入一個億這個問題。
按照方玥那種玩法,一年有望賺錢,可是頭八個月還怎麼花出去那麼多錢?花不出去八個億,她小命都不在,哪裡還等得到後面賺錢。
如果是類似的手法,多弄些專案呢,她又沒有那麼多精力管,思來想去肯定還是要集中精力在這一個專案上,把她的燃眉之急都解決掉才行。
首先,地要拍,多貴都要拍下來。原書方玥六千萬拍的地,林若妍計劃八千萬一個億也要拍,拍地這種大頭花銷,一次性就能完成一個月的指標呢。
接下來林若妍也不打算做剛需盤了,地價上漲提升了成本投入,總不能賠錢賣啊。結合這塊地的天生資質,搞一個高階神盤,至少可以將前期投資成本無限拉高,八個月之後也能出地面了,再陸續銷售,運氣好,說不定她還能再多活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