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風吹來,帶著些許陽光的氣息。
怪石嶙峋的深狹山洞裡,也因此多了點暖意。
這個山洞裡面終年不見陽光,通路曲折,周圍有高低不同的好幾個出口,也算得上四通八達。
隨著外面風向變化,山洞裡面的風,也會不停改變流向,並將空氣變得清新些。只是這個風筒子般的山洞,也同時會隨著風向變化,發出各種音調的嗚嗚怪響,傳的很遠,直到山外。
周邊的人們都在說,那是山裡的妖怪們在篝火邊跳舞和嘯叫。
尤其是到了夜晚,大人們很愛用這個聲音,嚇唬那些不願意入睡的娃娃再不睡覺,正在叫喚的妖怪們,就會從山中衝出來,抓了小孩去拉磨!
往往這時候,孩子們會表現出一副很怕的表情,快速睡著,至於是不是真的害怕,很難考證,反正挺有效。
不過,雖然不是妖怪的叫聲,但是這山裡,這洞裡,真的有妖怪。
因為風吹洞響,這個山洞有個名字,叫風鳴洞。裡面雖然曲折,但有的部分很是寬闊,足以住下很多人,或者很多妖。
一隻巨大的穿山甲,正躺在裡面不規則的石臺上,旁邊有還不會說話的幾個小妖,如同人一般侍奉著。
小妖們有的捧著幾個春夏的漿果,有的用樹葉捲了山泉水,而穿山甲就躺在石臺上,隨便拿了吃喝。
洞內的陰冷,對於常年在地下穿行的穿山甲來說,並不是事兒,反而很習慣。
此處便是蟻山。
這穿山甲,正是從雲中山裡跑出來的那隻。他逃掉後,徑直向西,晝伏夜出,奔行了千餘里,來到這聽起來十分美味的蟻山。
這裡毗鄰大江,但氣候卻有點乾燥。
山中最多的,是一個個土堆,細長圓錐形,外形像煙囪,那是螞蟻們萬千年來辛勤勞作留下的痕跡。
如其名字一般,山中多蟻。
嗯。
很美味。
想到這裡,穿山甲咂咂嘴,細長舌頭如蛇舌一般飛速吐了下。
剛到蟻山時候,他如深入糧倉的小老鼠一般,美滴很,每日飽食後,深深地後悔,為什麼沒有早點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