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悄悄溜過去。
崖上對於季節感受並不算明顯,但是溫度已經悄悄降低。
方長便知道,又一個冬天將至。
揮起青銅刀,收割了田裡已經成熟的粟與高粱,又將耐貯存的蔬菜在小地窖裡放好,他想了想,反正自己鹽多,乾脆將一些蘿蔔之類,在陶壇裡碼好,一層層撒鹽醃製。
顆粒歸倉後,他在崖上閒逛。
“誒,成熟了。”
看著不遠處,掛在早課大石邊的葫蘆藤,方長暗自出聲。
由於平時太常遇到,所以他每日路過時候,已經不去檢視藤上葫蘆狀態,今日一見,發現葫蘆已經徹底成熟。
嗯,當然,
沒有葫蘆娃娃蹦出來喊自己作爺爺。
畢竟雲中山裡,雖然靈秀萬分,使得開了靈智的鳥獸草木很多,但相對於這片山裡各個物種的巨大數量來說,妖精其實很罕見。
而且開了靈智後,它們壽命普遍會增加上不少,因此密度顯得有些大。
雖然並未開智,這葫蘆卻透著一股靈氣,方長輕笑了聲,走上前,將最先結出的那隻摘下,拿在手裡端詳。
很漂亮的葫蘆,上小下大,模樣周正,個頭合適,伸平手掌託之,它站的很直。許久未關注,這葫蘆外表,已經呈現令人舒適的淺黃色。
其實在葫蘆與葫蘆葉柔且嫩的時候,方長吃掉過一些,用它們做的菜和湯,味道鮮美,清香四溢,又可上鼎蒸制,口味清爽,乃是佐餐佳品,所以藤上葫蘆不多。
用直背小玉刀,將葫蘆嘴兒橫著一刀切下,而後輕輕旋刀開口,又用工具掏挖。
將葫蘆籽和葫蘆瓤輕輕掏出,再放入一些自種的豆類搖晃、傾倒,確保大部分絮狀物已經掏出,方長才將葫蘆籽收好,準備以後再種。
而後將葫蘆用清水浸泡三日三夜,又灌水放入鍋中煮上兩刻。
接著,繼續掏挖。
待裡面掏淨後,他去山中尋蜂窩,取了點蜂蠟,熬化後灌入搖勻,晾涼後再重複一遍。內部上了蜂蠟後能夠防止滲漏,而且經久耐用,且不易發黴,不影響內容物。
方長以前有獵下的牛角,他取其尖,切削蒸煮後,做了個漂亮的葫蘆塞子,又以銀片鑲口,看了看,經過這番操作,葫蘆靈韻並未受影響,反而帶上了些機巧之感。
用自編的繩子,系在葫蘆腰處,將空葫蘆掛在腰間,方長收好工具,走出屋子。
他站在崖邊亭中,看向山下遠方。
最近這兩個月,靈覺中自己的機緣將近,而且越來越清晰,或許今日就要下山一趟,徹底解決原身這份執念。
只是最近這段時間,夜間天象也運動的愈發詭譎,可見人間大劫已開始運作。
不過如今方長已能看出些許,這天象所兆,不僅僅是人間事,故而變數激增之下,與以往諸般情況皆為不同。
行了,去收拾行李罷。
走進屋裡,方長取出包袱皮,將一點零食和《修行道》、《修行法》裝進去。自從有了除垢術,這身白衣已經夠用,無需換洗衣服,但舊衣服還可以用來鋪蓋,也裝上。然後他又裝上了幾塊銅,以及一點挖銅礦時得來的白銀塊,還有些梳子之類零碎物件。
繫好包裹,方長將背後靈泉劍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