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家乃是書香門第,但遠非豪門大戶。
或者說,與這興慶府中一般富裕百姓比起來,簡氏兄弟也可算得上貧寒。
衣著樸素,食用簡單,家無餘財,便是這兄弟二人半生寫照。
簡氏兄弟雖然已經在名義上分家,卻並未完全分開,仍是住在同一院子裡,一家住在東廂,一家住在西廂,而正面幾間被空出來,當做二人書房,並用以盛放這兩家最大份固定資產——幾間屋子裡滿滿當當的書籍。
這是數代人積蓄。
歷代先人在遠近鄉里頗有賢名,但世代未曾有人做官,收入並不豐厚。
幾代人所得錢財,也未購置田屋僕役,除吃用外,全都用來置辦書籍,或購買、或抄寫,幾乎每代都要添置上一兩個書架。
每年六月初六,院子裡都會被搭滿架子,將書籍晾曬一遍,而有幸此時來訪客人,都會被那一幕驚訝到:
這裡應該是這懷鳳府中,書籍密度最大、種類最多的地方了。
簡正清與簡正初兄弟二人,這幾年營生倒也算興旺。
蓋因遠近皆知兩兄弟腹中錦綸,仰慕他們的學問,故德高望重者和知縣商議,於城中大戶募錢,建立了一所私塾,並聘用二人為師教授學生,束脩頗豐。
在興慶府人看來,二位先生乃是難得良師,他們所教授出來的學生,有半數都成就非凡——這是非常高的成材率。
便是最近這次考試,興慶府就中了多位,數量為本地有記載以來之最,更是將臨近幾府遠遠地比了下去。
至於另一半?
沒人會注意,只會當他們是淘汰品。
倒是簡氏兄弟二人,奉行“有教無類”之言,耐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即使他們不能中舉,甚至無法以讀書識字保證衣食,也盡力使他們明理,不讓他們走上邪路去。
此時,兄弟二人正坐在東廂屋裡商議。
茶水已漸涼,但他們沒有心情飲用,眉頭緊皺間,相對著沉默不語。
過了一會兒,作為哥哥的簡正初才說道:“明天再去請城東十里外鎮上那名大夫,還是不行的話,我便去陽州府,為興文求醫!”
簡正清嘆了口氣,道:“勞煩大哥了,我這邊實在是脫不開身,無法與你分頭行動,只是苦了興文……”
說罷,他扭頭看了一眼旁邊屋子的門簾。
裡面兒媳婦正在照顧孫子簡興文,後者剛剛驚醒哭嚎之後,才又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