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作為方長的徒弟,在烹飪手藝上面,傅齊和自己的師父很合拍。
雖然只是簡單的菜肉粥和鹹菜絲,但粥裡面點點褐色的肉末耐嚼濃香,翠綠的菜葉絲滋味清爽,米粒熬得恰到好處,軟糯粘稠,粥面色澤透亮,裡面還有淡淡的鹽味,喝起來極為可口。而鹹菜絲也切得根根細如豆芽,整整齊齊,滴上的幾滴芝麻油也拌的均勻,放在粥面上喝一口,脆生生香噴噴。
師徒二人吃的很歡暢。
傅齊還說道:“師父,我準備過些日子,再去山下買幾隻雞鴨鵝來養,尤其是鴨和鵝,這山澗裡的水流應該很適宜放養,到時候早上還能有蛋吃。”
方長挾了根鹹菜絲,笑道:“這個想法不錯,我看這溪裡頗多魚蝦,草類也很茂盛,鴨鵝不難養,就是得謹防狐黃鼬之類偷蛋。為師那山場沒有多少水面,所以只弄了幾隻雞放在林子裡,倒是吃的個個肥實。”
待兩人用餐完畢,傅齊讓方長先喝茶,然後去旁邊水裡洗乾淨碗筷,便回來和師父聊天。
許久未見,傅齊對師父思念得緊,他簡直有說不完的話。
他將自己怎麼來到這裡的過程,事無鉅細地給方長講述了一遍。
自從離開原本待的村莊後,傅齊跟隨著靈覺指引,一直向西,走過了許多路。這座耕牛山,是他遇到的第一座山,於是傅齊便在這裡落腳。四處尋找之後,感覺這座山澗感覺最為舒服,便定在了這裡。
進山時候,他買好了斧鋸釘繩,修行後又身姿矯健力氣巨大,藉著山中材料,傅齊很快便選高處建造了幾所茅屋,也即是旁邊大石頭上那座。而後他在修行之餘,還走上了對這座山澗進行改造的路。
先是清理出一片平地,放上個自制的木樁凳子,幾塊石頭支起木板算是桌案,然後在水上用幾根長木搭了橋,還調整了些植物的位置,並計劃著鋪條小路通向外面。接著,他還感覺住處有些簡陋,於是去山外採買材料,伐木採石準備在山壁上建造座閣樓,如今只剩下刷漆繪色。
說到興奮之處,傅齊站起身來指著外面給方長看:
“師父,這條山澗裡,我準備將中間的部分清理一下,讓視野開闊些。然後,從耕牛山裡尋些花木過來裝點一番。那裡我準備開幾塊田,種些藥草與菜蔬之類;這邊,將兩塊大石間的地方截住,抬升水位做個小池;這邊的崖壁上,待我將這座閣樓建成後,便在山壁上開鑿些迴廊,做成傳說中福地裡的樣子……”
方長順著徒弟的視線,看著敞開玻璃窗外的山澗,只見石塊層層疊疊宛若臺階,中間溪水沖刷,大大小小的飛瀑處處皆是,激起的白色水浪鋪在山間,宛若珠簾。溪中的水草點點直立,在兩岸茂密的草木之間,顯得更為精神挺拔。
魚蝦在清澈的水中遨遊,有的覓食,有的逆流而上向更源頭處。春日裡黃鶯已經開始鳴叫,雖不如麥熟桑葚滿樹時候那樣歡快,但也婉轉耐聽。
傅齊說的高興,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對這片道場的設想,方長聽得很是欣慰,不過他還是更關注自己徒弟的修行,於是開口先誇讚後囑託道: